第33章 保鲜的最终秘密(1 / 2)
这两天,姜余去了趟京都理工拿了几只小白鼠,其余时间基本都呆在实验室。
他要搞清楚这些牛肉能够保鲜的基本原理。
小白鼠自昨天吃了这些牛肉后,一直很活泼健康。
姜余其实已经猜到了这点,所以没有太多惊讶。
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实验数据,他买来了刚宰杀过的牛肉,立刻在实验室进行分析比对。
刚宰杀过的新鲜牛肉,里面的细胞和组织都还有一些活性,虽然也有细菌存在,但其腐败的速度极其缓慢。
为了更加方便的对比观察,姜余拔前后两份牛肉搅和在一起,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做好数据存档后,姜余把新鲜牛肉包裹好放在真空冷冻室,准备第二天过来看看。
为了更好的发掘这些科技,他又去了一趟图书馆,找相关的资料……
这几天的研究,让姜余有了深切的体会。
实在是太枯燥了,尤其是一个人单独做实验的时候……
第三天。
姜余的手里有三份实验材料。
它们分别是“古董牛肉”、新鲜牛肉、混杂牛肉。
前两份牛肉上面的细菌,基本上没什么太多变化。
混杂牛肉经过一天的“融合”后,就变得很古怪了。
有些肉片的细菌依旧是非常少,几乎陷入了停滞,而有些肉片的细菌呈增长趋势。
细菌增长的正是新鲜牛肉。
这个实验就已经彻底说明了,在古董牛肉中,绝对有一种抑制细菌生长,同时又不会彻底杀灭细菌的物质。
通过碳14的鉴定,“古董牛肉”存在了1000年左右。
上面的初代细菌基本都不见踪影,只留有最近几天产生的细菌。
这说明牛肉在出厂之前经过特殊灭菌处理。
然后经过无菌封装,再放入罐头里面。
但这也不能说明,牛肉就不会腐败。
即使没有微生物,许多食物也会腐败的,特别是肉类食物。
肉类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中有许多酶类,能够分解细胞中的各种成分。
细胞活着的时候,这些酶各司其职,受到细胞调节功能的控制,不会“瞎忙活”。
一旦细胞死亡,这些酶在短期内还死不了,还具有自身的功能。
但细胞死亡后,细胞的调控功能没有了,这些酶就失去控制了,细胞本身都会被这些酶类给分解了。
这就是“细胞自溶”。
也应该算是腐败吧。
有一些办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如盐渍,就是用高盐分使酶失活,从而避免细胞“自溶”。
像咸鱼、咸肉就是如此。
据说,桦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把猪肉全部塞满盐,放在一个阴凉通风的储物区,就可以保持上百年不腐烂。
还有脱水,如做成肉干,也可以使酶失活。
草原上的民族基本都会这种技能,尤其是在古代。
水分含量高的蔬菜类也容易发生“自溶”。
不过相对来说,植物类食物的保存相对容易一些。
特别是水分含量低的种子类食物,如小麦、水稻、豆类等。
但是这块牛肉却比较特殊。
它没有使用高浓度的盐,也没有脱水处理。
姜余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能够发现那些特殊的酶类,并没有完全失去功能。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观察。
他发现这些特殊的酶类正在还缓慢的一点点开始复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