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家臣(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是家臣?

或者说,什么是世家?

纵观华夏历史,除了皇权,有两股势力对华夏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封王!

世家!

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是周王朝封王制度之下的产物。

这些国君,以前都只是周王朝的属臣或是宗亲,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周王朝对于这些封王失去了控制能力,最终被这些封王架空。

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末期,东周一直存在,却很少听到东周国君再有什么作为,最后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在三十多年前老死东周王畿之地。

周赧王一死,秦昭襄王便公然霸占了周朝仅剩的王畿之地,迁徙九鼎,毫无掩饰的结束了名义上周朝的统治。

大秦从周王朝的覆灭,看到了封王制度的弊端,取消了封王制度,这一做法虽因为大秦国诈太短,没能看出效果,但无疑给后世王朝敲响了警钟。

或许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总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托他人之手,封王失去了权力之后,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世家也就应运而生。

不论是世家还是封王,对国朝团结永远都是弊大于利,后来的世家,更是一度拥有左右皇权的力量,成为统治者的心头大患。

此时的习俗,成为了世家萌芽的沃土。

家臣,顾名思义,专属于某家的臣属。

家臣起源于春秋,是各国卿大夫臣属的总称。

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各个势力最值得信赖的一股力量,比如秦王的“太宰”,虽只负责秦王生活起居,在朝中无半点权力,但即便是李斯,亦不敢轻易得罪。

此时的家臣变成了世袭制,与家主宛若一体,两者的关系颇为微妙。

缔结盟约,家臣鲜有背叛主家的,因为背叛的后果,不仅仅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更关乎全家人的前途以及身家性命。

历史上之所以有许多心甘情愿为家主赴死的家臣,揭开美丽故事的面纱,究其原因,这些人敢于赴死的动力,估计也是因为维护家主的利益,等同于维护了自家的利益。

家主若是抛弃家臣,或是对家臣不公,对家主的名誉同样是个巨大的打击。

可以想象,若是哪位家主头昏之下做出这种事情,想要再得到别人的效忠,将会变得何等艰难。

社会结构与环境造成了古人一诺千金,家主与家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因此,荀贵在招收家臣的时候,无不小心再小心,轻易不开这个口子。

王离是王家唯一的后代,此时看来,王离继承家主之位的希望很大,若是能效忠于他,基本上也确定了王家家臣的位置。

对于一个普通匠人来说,这是一个能福泽后代的机会,单泉没想到能落到自己头上,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匠人而已!

“公子可明白家臣的含义?”他有些不确定的道。

王离笑了笑:“老伯可是看我年幼,怕我不知事?”

“公子拥有宿慧的名头,老朽已有耳闻,只是收匠人为家臣的事情,极少发生,老朽或可认为公子只是一时戏言。”

“将门重猛士,谋臣喜智者。”王离点了点头,对单泉的怀疑表示理解,随后又解释道:“若是放在以前,甚至放在如今,也是没错的。

但是,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以后……假设,大秦灭掉六国,天下太平了呢?

若真有那么一天,战事平息,将门若不另辟蹊径,必将没落,小子也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以匠作之物为考验,并不是小子一时心血来潮。若老伯能在匠作方面表现出不凡,小子将来必定有许多依靠老伯的地方,以家臣之名相许,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还望老伯莫要疑心!”

单泉的神色阴晴不定……

“望公子不要以虚言相欺!”良久,拿着王离给他的图纸,单泉脸色深沉的回到了工坊之中。

只有在拥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才会尽心出力。

王离并不喜欢如毒瘤一般的世家,但家臣的存在,能让王离更加方便组建起一个自己的势力,他也就顺应潮流而行了。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世家的出现已经不可避免,世家成型之后的弊端,或许是他将来需要考虑的事情,但绝不是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