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保护费的问题(2 / 2)

加入书签

但是在木匠哥这里,这个问题实在不适合提出来。

董宣武隐约感觉到,这背后必定牵扯到许多人的利益。那么多人,他得罪不起。

想到利益,董宣武心中的疑团似乎有些明了,后世的技术那么先进,不还是出现了楼脆脆?各种难以理解的豆腐渣工程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谁见过用马粪纸填充的实木复合门?告诉你,你家中的那几扇很可能就是。

董宣武决心,找个时间去工部弄两杆鸟铳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奢安之乱不是一时解决得了的,董宣武也不敢再给天启皇帝再乱出主意。练新兵?这事徐光启徐老大人干过,不了了之,现在老师孙承宗在山海关正在弄这事,听说还差强人意,不过根据董宣武所知道的后来的历史,好像效果也不大。要不然也不会没有打出关去,反让清兵杀入关来,把北京城周围洗劫一空后,得意洋洋的扬长而去。

董宣武虽知道一些后世武器的构造,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合适的钢材,根本造不出来几样有用的东西来。除此之外,他并不认为他能做得比老师更好。

在他的印象中,一只装备着大量火绳枪的大军,没有理由消灭不掉野猪皮那几万杂毛。在没有弄清楚原因之前,董宣武决定不要轻易出头。

见从董宣武这里也得不到好的建议,天启皇帝略微有些失望。

不过这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一个不学无术的毛小伙子,虽然可能灵机一动,绽放出几朵火花来,但真要论到才华本事,又怎么比得上那满朝的文武精英?

董宣武能提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案,已经让天启皇帝非常满意了。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也释然了。哈哈笑了两声,天启皇帝说道:“董爱卿,不说这些了,那个皇家大剧院,朕已经有方法解决了!”

说着,天启皇帝走到一边的书架上,抽出一卷纸,递给了董宣武。

董宣武打开一看,是一副用铅笔画的建筑草图,图中是一个正八边形的建筑,巧妙的利用八根倾斜的柱子支撑起主梁,在中间演出区域和观众区域,真的做到没有一根柱子。而且按这个空间算来,完全能坐两千人。

这个设计巧妙绝伦,力学构造合理,集美观、实用何牢固于一体,甚至还考虑到了声学。将来此建筑一出,一定会震惊京华,成为大明最璀璨的建筑之一。

董宣武暗挑大拇指,心中赞叹:这位木匠皇帝真是一代奇才,做皇帝真是耽误了他,一代建筑宗师才是他的正经职业。

与木匠哥又探讨了半个时辰,董宣武还是坚持认为除掉那几根顶部的大梁,大剧院的立柱还是用混凝土的比较好,原因无他,便宜。毕竟他手中才有一万多两银子,如果都用粗大的木材,这一万多两银子,恐怕连大剧院的一角也完成不了。如果不是担心这个时代做出来的混领土梁柱质量可能不太靠谱,他甚至想连顶部的几根大粱也换成混领土的。

钢筋虽然比较难得,但只要肯投入人力,靠大量人力打造,也能打造得出来,反正人力在这个时代也不值钱。单单只是几米高的立柱,强度也要求没有那么高,大不了打造得粗一点。

天启皇帝听罢,大笔一挥,将皇宫存放的九根金丝楠木批给了董宣武作为梁木之用。

我靠,这可是金丝楠木啊,单单这九根金丝楠木,好几万两银子也未必拿得下来。这回入宫可是真是值,赚大了!

注1:奢安之乱指的是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的叛乱,又称安酋之乱。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多达百余万人,其中大规模交战持续足有九年之久,大大的损耗了明朝的元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