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商人(2 / 2)
董宣武摇摇头,解释道:“商人虽奸狡、势利,但也是士农工商四民之一,我大明要发展,要昌盛,少不得他们。
特别是这海上丝绸之路,更是断不得。此事关系到我大明未来几百年的命运,绝不可轻视。
这些商人,虽然势利,甚至有人暗中还在干一些不法之事。但是有一点,他们是我大明沟通吕宋等南洋诸国,波斯等阿拉伯国家,还有泰西诸国的桥梁。
海上贸易利润丰厚,但风险也大,一不小心,很容易赔得一干二净,甚至连性命也丢了。
如果董某不顾他们的死活,或者不许他运出货物,任其损失惨重,可以肯定,这些人中大半人都可能因此而破产。即使他们中有人侥幸挺了过去,没有破产,但日后也势必对南洋贸易失去信心,不敢再涉足这一块。
不止是他们,在这些人的影响下,因此对南洋海上贸易望而止步的人,恐怕不会少。并且在几年、至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内不会恢复过来。
这对我大明所造成的损失,是无可估量的。
相反,今天我所做的一切,其实是为了表明一个态度:任何商人,哪怕他所属的国家正与我大明处于战争状态,只要他遵守大明的律法,大明欢迎他来大明做生意,并且尽可能保护他的合法利益。当然,对我大明商人也是如此。
今天董某所做的这些,相信以后会很快传遍各国,必将给他们信心,鼓励更多的人与我大明做生意。”
“我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什么没有?那些西洋的奇淫巧技,不要也罢!”朱一冯瘪了瘪嘴,并不同意董宣武的看法,正要再劝,但想到董宣武不就是靠那些奇淫巧技发家的么,所以摇摇头,没有再说话。
朱一冯的一举一动,尽被董宣武看在眼里。朱一冯心中在怎么想,他又怎会不知?
东方文化的封闭性,决定了大明绝大多数人都有朱一冯这样的思维:小富即安、不思进取;不愿意走出去,不敢冒险,虽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更有甚者,两眼望天,妄自尊大,自以为老子永远都是天下第一。
这些人不明白,大明日后的发展,对外开放是必须的,这扇门绝对不能关。
这一点,历史早有证明。像我大清那样,闭关锁国,关起门来当土皇帝,夜郎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自我陶醉、自我麻痹,其结果只会被世界越甩越远,最终任人鱼肉、任人蹂躏。
可是这种思想由来已久,已经在明人心中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又岂是几句话能解决的事情?
董宣武暗叹了一口气,也不再纠缠在这个话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