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明皇家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2 / 2)

加入书签

原理仍然很简单——毕竟复杂的,朱由检也搞不明白,就算明白也不一定记得住。

在大气中开断电路时,只要电压超过12—20v,被开断的电流超过025—1a,在触头间隙(也称弧隙)中,通常就会产生一团温度极高、发出强光且能够导电的近似圆柱形的气体,这就是电弧,然后在空气中不断自动自发电磁转化,形成电磁波向远处传播。

变压器是前世高中物理必考的,所以朱由检还记得。这就可以产生各种电压、电流。

而控制开关频率,就可以用来传递电报了。

搞定发报机,朱由检宣布摆驾五凤楼,去搭建接收装置。

五凤楼是大明皇宫紫禁城的正门,即原时空的午门,平面呈“凹”字形,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通高近三十八米,始建于永乐十八年(西元1420年),是京城最高建筑,比太和殿还要高一米多。

嘉靖三十六年(西元1557年)遭雷击起火焚毁。同年八月兴工重建。

万历年间又遭火灾。

至天启年间才得以修复。

所以,朱由检在看到以上记录后,第一时间就让人取来避雷针相关资料,再按照前世的记忆,稍加印证,即让命人重新给所有高层建筑安装了避雷针。

其实,华夏早在汉朝以前就在用避雷针了,只是可惜,和其他科技一样,浅尝辄止,错失很多“黑科技”……

比如无线电的天线主体,其实和避雷针就是一个东西。

只不过长度超过三十米、接地的长电线,要从避雷针进化到无线电信号探测器,还要接上二极管才行。

而得益于朱由检前世看过的杂书,二极管虽然一时半会造不出来,还是有办法替代的。

只要收集一些普通的岩石就可以了。

方铅矿(最常见的铅矿石之一,颜色暗淡、棱角分明,常常和方解石一道出现)和黄铁矿(又称愚人金,这种矿石很容易找到,因为它实在是太亮闪了)都是天然的半导体岩石。

而且数量不用很多,一点点就够,准确地说,一小块方铅矿或黄铁矿岩石晶体就足够了。

朱由检命小宦官把晶体二极管(也就是那些矿石晶体)牢牢地安在天线上,再轻轻地用一根细电线与矿石晶体连接——历史上,这种结构被称为“猫须”。

用这根“猫须”接触矿石晶体的不同位置,直到发现半导体性最强的位置在哪儿。

找到这个位置后,当天线收集无线电信号时,“猫须”就会带上电——准确地说,是带上一点点电,但这足以表明天线已经收到无线电信号了。

为了听到这种电信号的声音,朱由检命人制作了一根螺线管。

螺线管其实就是一根紧紧绕成线圈的电线。电流通过电线时会形成磁场,而电线绕成线圈则会加强这个磁场。

这其实就是一块电磁体!

在线圈中放上一块正常的磁体,它就会在螺线管中以与电流相同的速率运动。

然后,在这块磁体上连上一个耐用的轻质圆锥,这样圆锥中的空气就会随着磁体的运动而运动,就把电流的运动转化成了空气的运动。

换句话说,这样就“发明”了史上第一件扬声器。

当然,这个扬声器的电流相对较小,这意味着它的音量不会很大,因而更适合用作个人的小耳塞,不过这就够了。

无线电夜间的传输效果要优于白天。这是因为白天时太阳会给地球的上层大气(称为电离层)充电。当无线电波在白天穿过电离层下部时,会和经由太阳能充电而形成的离子发生反应,导致强度变弱。

而在夜间,这层大气就对无线电波变得透明起来,而其上方的电离层此时还会反射一部分以较大的倾角入射的无线电波。

利用电离层夜间反射无线电信号,就可以长距离传输信息。

尽管原理什么的都很明了,朱由检仍然费了大半天时间,才确认搞定了电报接收。

于是,朱由检即刻下旨,令有关部门成立大明皇家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密电码、开发电报机。

吩咐完,朱由检眺目远望,顿时豪气干云,正琢磨要不要赋诗一首,忽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