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突如其来的小惊喜(1 / 2)
接过电话,里面传出的声音让朱由检立刻站了起来:
“陛下!微臣等终于造出射程可达二十里的火炮了!”
“好!好!朕……明天下了早朝,就去看看你们试炮!你们把东西都准备好……”
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朱由检放弃了立刻去参观新宝贝的冲动,改为明天视察。
毕竟现在京城附近都变成了不夜城,五彩斑斓的路灯下,各种夜市熙熙攘攘,天南海北的游人商贾摩肩接踵,如果朱由检出行,安全问题可是要好好安排的。
作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朱由检也不想时不时就突然封街,打扰他们做生意什么的。
既然确定了明天的日程,朱由检便照例命小太监取来相关资料研读。
这已经成为朱由检的习惯。
不仅仅是为了避免出洋相,还是为了一次次巩固权威,增加子民的崇拜信奉。
就像很多伟人可以通过记住所有小人物的名字收获对方的死忠那样,朱由检也在尽力照着葫芦画瓢。
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资料记熟以后,朱由检又拿起小太监整理好的火炮资料。
朱由检都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看这些资料了,每一次基本上都会想起来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他并不觉得乏味。
早在春秋时期,华夏就已经在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pào)。
战国后期,秦军首攻韩国郑城,就使用了石炮远射城楼,打得砖碎石滚,接着又使用松木为弹的火炮,火焰冲天。
至迟十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在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宋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
十三世纪五十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后来所有火炮的产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史料、实物证据,滑膛火炮最迟在元代就出现了。
元代时,华夏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
元代至顺三年(西元1332年)制造的青铜铸炮,重十三斤左右,长约一尺二寸,炮口直径三寸上下,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边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
而到了大明,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
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西元1506年~1566年)制造的火炮就达数十种。
“虎蹲炮”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
“攻戎炮”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