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2 / 2)

加入书签

张云清想到心理学上一个比较有趣的效应:“浮桥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过吊桥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

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见一个异性,那么他会误认为眼前出现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从而对其产生感情。这是因为情绪受到了行为的影响。

张云清在这时想起浮桥效应倒是和爱情没什么关系,他是觉得两个陌生人如果不是共同经历了什么事或者因为某些话题而产生共鸣,他们绝对不会有深入的沟通和了解。

杨恒是从乡下来城里打工的,而根据张云清的侧写,一号凶手是一直生活在天枫市的白领阶层,经过警方的调查杨恒的社会背景中又没有符合一号凶手侧写的人,这两人能产生交集的机会有且有限。

一号凶手指使唐涛杀害杨恒必然有其原因,那么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人又有什么矛盾?

“如果一号凶手并不是杨恒的乘客,那两人的关系里面会不会有第三者出现?换言之并非一号凶手要杀杨恒,而是一号凶手因为另一个人的关系要杀杨恒?这个人或许是一号凶手手下控制的另一个犯罪分子。”

张云清又想到了一个有趣的理论,称之为“六度分离理论”,是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来的。

这个理论是说: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换言之最多通过五个人,一个人就会认识任意一个陌生人。

如果是这样,一号凶手找人杀害杨恒的动机的调查难度就会倍增。这是张云清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还有一种可能性,一号凶手和杨恒之间并不存在第三者,一号凶手也并非杨恒的乘客。这二人是因为某些不为人知的事而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是这样,一号凶手又是怎样和杨恒认识的呢?他在指使唐涛杀害杨恒时还给了唐涛一份对杨恒的调查资料,这显然是有所准备的、是蓄谋已久的。换言之一号凶手认识杨恒有一段时间了。

张云清将车停在路边的车位上尽可能地将一号凶手与杨恒的关系和一号凶手的杀人动机梳理了一遍,直到有人敲动他的车窗问他:“师傅,走不?”

张云清解锁车门将男子放上车。这是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留着一个和张云清一样清爽的平头,头发一根根向上直立,显得特别精神。

男子瓜子脸,身体微微发福,看年纪大概四十岁左右。他的西装光鲜整洁,留一道迷人的平胡,配合他身上淡淡的古龙水味道,让人感觉特别有男人味。

张云清透过前车镜还观察到,男子的衣服和腕上的手表都是价值不菲的世界名牌,料想他的收入不低。

“师傅,去电视台,谢谢。”男子显得很礼貌,不等张云清询问,便将他的去处对张云清言明。

张云清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发动出租车朝电视台的方向行驶。心下却是疑惑,男子的声音太好听了,温润柔和而富有磁性,同时也不失成熟男人的厚重,简单的一句话似是透着一股直抵人心的魔力。

张云清总觉得在什么地方听过?

“先生,恕我冒昧,您的声音我好想在哪里听过,我们以前是不是见过?”张云清问道。

男子微微一笑,平胡扬起好看的弧度:“没见过,不过我在电视台上班,主持一档电台的节目。”

电台男主播!他是刘思媛的同事!张云清迅速将自己的记忆过滤一遍,含笑道:“我想起来了您是《老李夜话》的主持人吧。”如果张云清记得没错,刘思媛吃夜宵的照片上还有此人的形象,只是没有拍得太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