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再次出逃(2 / 2)

加入书签

很快下人就从执政府叫了一个认识路的随从出来帮助鸱夷子皮赶车,自己则同老爷一道坐到了车里。

从执政府到宰相府并不是很远,穿过临淄的主要街道,很快就到了宰相府上。快进门时,鸱夷子皮示意下人往外看,只见王三带着另一个他不认识的人在宰相府门前张望。

“看到没,他们已经知道齐国的宰相是老夫了。”

回到府里,鸱夷子皮指着田常府的随从,对下人说道,“留下这位小哥在府上吃个饭,暂时不要让他回执政府。”

“明白。”这次下人长了个心眼,留下执政府的随从在鸱夷子皮府吃了饭,饭后二人又聊了许久,直到午后才让其回执政府。

田常府的随从吃饱喝足之后正准备离开,鸱夷子皮叫住了他:“这位小哥,烦劳你把这封书信交给执政大人。”

说完鸱夷子皮将一封信交到了随从手中。

随从走后,鸱夷子皮便带着下人离开了宰相府,驾车一路向东南方向飞驰而去。秋天已经来临,北雁南飞、秋风萧瑟,路边的河流已渐渐枯萎,瘦小单薄而又没有多少生机。鸱夷子皮没有心思去看这些窗外的景色,此时他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赶快离开齐国。

几天后,他们回到了海边自家的庭院,来不及打个招呼,他就径直来到内庭,见到范蠡回家,西施和孩子们都感到了吃惊。

“老爷急匆匆赶回家里,莫非有什么事情?”西施关切的问道。

“越王派人找到齐国来了。”

“啊!老爷隐姓埋名这么多年,越王他怎么会知道?”

“切不要探究他是怎么知道,既然太子鹿郢已经来到齐国,我想不久后他就会找到这里。你们赶紧收拾东西,我们三日内必须来开这里。”

众人不敢怠慢,便着手收拾东西,变卖田产,拿够日常吃穿用的之后,范蠡将剩下的财物分给周围的邻居们。《《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三日后,范蠡带着家眷再次走上背井离乡之路,这一年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父亲,这次我们要去哪?”

“一路向西,走到哪是哪。”

就这样,范蠡带着家眷一路向西走去,走过了莒国、鲁国、徐国、卫国,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冬天快来临的时候,他们来到了卫国陶丘地界,这里原本是曹国的都城,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虽为坡地,但高坡、平川、洼地皆有,与越国的地势颇有相似之处。范蠡命人停下车架,独自下车走上高坡。

站在城西的坡地上,范蠡望着遥远的东方,已经是初冬时节,草木萧瑟,淡淡的雪花缓缓落下,大地没有完全被白色覆盖,一处白、一块黄,一只鸟儿孤零零的站在还没有被覆盖的地上觅食,是不是发出一声鸣叫。

望着此情此景,范蠡长叹一声道:“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

“父亲,我们还往西走不?”不知什么时候,长子已经站在了他的身边。

“不走了,就在这里落脚。”范蠡道,“这里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居于“天下之中”,是理想的经商之处。我们就在这里定居了。”说完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西施和孩子们都很高兴,走了这么长的路终于可以歇息下来了,岂能不高兴。第二天一早,范蠡带着长子开始寻找搭建房屋的地方,经过一天的寻找,范蠡最后决定在一处官道旁,修建庭院房屋,一切收拾好之后,范蠡带着西施和三个孩子重新开始了经商活动。白天经商,晚上范蠡又开始著书立说,介绍自己经商的经验和取财之道。

由于这里地处“天下之中”,北边的马匹,南方的丝绸,东方的桑麻,西边的盐铁汇集其中,于是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进的各色商人都汇集到范蠡这儿进货的,交易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没几年功夫,范蠡又成了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由于此地位于陶地,范蠡遂自号“陶朱公”,由于老爷子经商有道又乐善好施,于是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