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姥爷姥姥(2)(1 / 2)
111年前,同跃的外曾外祖父,年仅十岁的幼童谭耀芳,告别广东香山的父母乡亲。小男孩第一次离家便远赴天涯,横跨太平洋,惊涛三万两千浬奔向一个神秘未知的世界。与他同行的还有清朝政府护送官员和另外二十九个十至十四岁的男孩,都是由朝廷訪选的各省聪颖幼童。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1854年耶鲁大学毕业,他毕生最大的努力和宏愿在他毕业后十八年得以实现。清朝洋务派大员曾国藩、李鸿章接受容闳的建议,力奏皇上:“选拔聪颖子弟到海外留学,努力钻研。此乃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十五年后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年方力强,正可及时报效,实现皇上逐步自强的夙愿”。
按照“幼童留学”计划,1872年~1875年的四年间,朝廷每年选送三十名十二岁左右的少年赴美国留学。
中国幼童引起美国民众极大的好奇,第一批留美幼童到达美国时,《纽约时报》报道:“昨天到达的三十位中国留学生都非常年轻,他们都是优秀的有才智的淑女和绅士......”显然记者对这些穿着奇装异服、拖着长辫子的孩子们的性别不是太清楚。
谭耀芳和他的同伴们来到海边,看到上海码头簇簇勻排、光亮四射的“自来火灯”,不禁童心荡漾,心旷神怡。领队官员告诉他们这些“自来火灯”是烧煤气的。
轮船起航不久,欢闹的孩子们突然安静下来,大伙默默地站在船舷。不再有大小船舶簇拥相伴,上海港变得越来越小,祖国的海岸线渐渐远去,从视线里消失。再见了,故乡的土、故乡的云。孤独的海轮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洋,年幼的孩子们带着朝廷的重托,带着亲人的期待,踏上颠簸起伏的航程,开启了他们动荡坎坷的人生。
浩瀚的苍穹渐渐变得灰暗,乌云在聚集。风大了,浪高了,船航第一天就遇到大风雨,巨浪翻滚,舱面不能行走,幼童晕船呕吐,夜深难眠。谭耀芳和其他几个年纪最小的孩子哭闹着要妈妈,要回家。
清晨,朦胧中的谭耀芳被同伴们叫醒,孩子们全都涌向甲板。风平、浪静,一轮红日从太平洋水面冉冉升起,将海天连在一起。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翔,一条巨大的鲸鱼跃出水面。谁也没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孩子们欢呼雀跃,风暴晕船的痛苦忘得一干二净。
随行官员对这批花巨资培养的未来国家栋梁非常重视,每天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大量的学习和教育任务。
小孩的适应性到底比大人强得多。十天过后,每遇风暴,孩子们嬉戏自得,无比欢快。他们开始盼望大雨风浪,因为护送他们的官员依然晕如醉汉,自然免除孩子们的训诫和功课。
三十天的航行终于结束,他们到达太平洋彼岸旧金山。紧接着留美幼童乘火车横穿美国到达康涅狄格州。
这批幼童抵达目的地时,媒体不再出洋相,搞错他们的性别。留美幼童全都居住在康州和麻州,两个州的居民们对他们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加上前两批幼童出色的表现,美国家庭争相报名做中国孩子的监护人,让他们在自己家里寄宿。
获准收留中国幼童的家庭,都是有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比如医生、律师、小业主等。谭耀芳寄宿在卡琳顿夫妇家,他们膝下无子,特喜欢中国孩子,已经收留了三个前两批到达的中国幼童。当清朝留学事务局的官员将谭耀芳带到卡琳顿家,卡琳顿太太看到年龄这么小的孩子,疼爱无比,一把抱住谭耀芳,在他脸上亲了一下。谭耀芳的脸成了红苹果,这是他第一次这样被人亲过,在场的人大笑。
寄宿卡琳顿家的第一批幼童谭耀勋抱怨道:“卡琳顿太太,我们都是你的孩子,这样不公平,我们要平等对待。”卡琳顿太太求之不得,立刻在其他三个幼童的脸上各亲了一下。谭耀芳听不懂英语,但看到他们笑嘻嘻地用手抚摸自己被亲得痒痒的脸蛋,心里的忐忑不安全没了,立刻有了家的感觉。
当晚卡琳顿夫妇举行家宴欢迎谭耀芳,还邀请了邻居,大作家馬克?吐溫一家。饭后,卡琳顿先生弹琴伴奏,大家围在钢琴旁,齐声唱起了当时最流行的歌曲《很久以前》,英文名字是《long-long-ago》。
请你给我讲那亲切的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