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绝处逢生(5)(2 / 2)

加入书签

“可我没有别的选择。”

“春生试用的辉瑞抗心律失常药物需要定期做很多检查,包括血药浓度。估计江西还没有这类设备。”

“这个,我……”问题接踵而来,同跃的脑袋都要炸了。不回江西去哪儿?留在北京?他又没有北京户口,谁管他?宋院长为春生花了那么多的钱,总不可能出院后还……一连串的问题,他回答不了的问题,他无力解决的问题。

宋瑞华问道:“春生现在还不到十八岁,对吗?”

“明年一月九号满十八。”真快,十年过去了,当年买他的时候是那么小的一个男孩,可以随手扔到天空,可以轻易地搁在的脖子上。那是一个活蹦乱跳、比小狗还欢快的一个小孩。

宋瑞华拿出第二份文件“我父母打算收养春生,做他们的外孙,让他在北京上学。”

“收养!?”

同跃的第一反应不是惊喜,而是恐慌,接着是内疚和心虚。这两年为了赢得对春生的同情和关照,同跃一有机会就夸耀这个弟弟:多么懂事、多么听话、多么聪明,自己都觉得肉麻、脸皮厚。现在好了,牛皮马上就要破了。同跃只要眨一下眼皮就能数出弟弟最少十个毛病,这个农村野惯了的孩子怎么能适合那么尊贵的家庭。

春生第一次手术住院时,同跃曾找到一个借口去老院长家里拜访致谢。距协和医院十来分钟的步行,繁闹的东单突然连接一条幽静的胡同。走了很长一段才看见大门。往大门内一看,同跃惊呆了,没料到北京市中心竟有如此仙境似的园林。他瞅瞅自己的衣着,觉得太不般配、太不庄重。

传达室的老人问:“同志,请问您找谁?”

“没有……没有,随便看看。”同跃落荒而逃。

同跃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是个非常不称职的家长,只会一味地迁就弟弟。小时候春生不听话时还能够想些奖励的办法、搞点物质刺激,后来这些也不灵了。同跃只好选择春生心情好的时候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如果春生不乐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苦口相劝。弟弟要是劝恼了,一瞪眼、一声吼,同跃就彻底完蛋了,妥协退让之快自己都觉得窝囊。

家长无能,孩子却很有出息。春生独立生活能力超强,什么事都有主见,省去了他多少麻烦。要不是中国家长望子成龙的通病,同跃不需要操多少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十分感激这个弟弟。

宋瑞华见同跃迟疑,和蔼地对他说:“你有什么疑虑尽管说。”

“我……我怕。春生在农村长大,没有规矩。”

“姥姥说春生很聪明、很懂事,你放心,他很快就会适应的。”

“可是他这种病,要给伯父伯母添多大的麻烦呀。”

“不会的,其实姥姥姥爷都很喜欢他。家务事有人管,不会添麻烦。有一个孩子在身边,老人反而会觉得热闹、不寂寞、不孤单。”

除了感激和担忧自己又能做什么?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吗?自己不仅没有能力甚至没有资格为春生的未来做出安排。

同跃签字后宋瑞华说:“今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你不用总是这么客气,有空常过来,到北京就到家里落脚,慢慢就会习惯的。”

同跃频频点头:“一定,一定。”

同跃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给春生写信,他想好了,信分两部分,首先对春生谈到姥姥姥爷的恩情……等等,同跃这时才发现,他们之间的辈分有点乱。他称呼宋瑞华夫妻为大哥和嫂子,称宋院长老伴为伯母,毕竟谁都希望别人觉得他年轻,宋瑞华的确看上去不比他大多少。他这么称呼,当然也让弟弟这么照办。

今天在大哥家满脑子的震惊、喜悦、激动和感恩,没有特别注意这种称呼变化,更没有体会到宋瑞华拉近乎的良苦用心。可是为什么让春生做外孙而不是孙子呢?难道在北方姥姥比奶奶更疼第三代?同跃头都大了,想不明白。不管了,自己还是按以前那样称呼。当然给春生写信,按习惯自己要降低到他的辈分。

对宋院长一家人的大恩大德,同跃的感激之情和赞美颂扬不亚于****时对待心中的红太阳,他让春生时刻不忘他的救命恩人。接下去他列举春生种种缺点、毛病,让他到姥姥家后要怎样注意,怎样改正。越写越多,有点恨铁不成钢。信写完后同跃自己也觉得太罗嗦了,弟弟哪里消化得了,不得不做些压缩修改。为了信不至于丢失,次日上午去邮局用挂号寄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