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妹妹的担心(求推荐、求月票、收藏)(1 / 1)

加入书签

 王强家位于江贝村第一大队的村尾,单家独户,距离最近一户村民都有一里左右。江贝村是一个超大型村庄,一共有四个大队。江贝村,位于茶城县城的东部和南部,紧挨着城区,分布在茶江河两岸。江贝村已经开垦的田地,足有二三十万亩,未开垦的荒地也有差不多的面积,更有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山岭。整个江贝村,足有三千多户人家,将近两万人,已经接近如今茶城这座小县城的城镇人口规模。王强家孤零零的建在村尾的高地上,其根本原因,就因为是外来户,不受村民的待见。因此,父母在低调结婚之后,不想再天天遭受白眼,特意从村里搬到了这里安家。既然不受大家待见,那就眼不见心不烦,惹不起,躲得起。父母亲作为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知识分子,不但有逼数,还有着当时文化人的自尊。“哥,晌午都要过了,你直到现在才回来,不会遇上什么麻烦了吧?”兄妹四人嬉闹着走进小院,大丫婉君仰着小脸问道。“是啊,我们都担心死了!”“大哥,是不是那村里的那些大混蛋,又去欺负你了?”婉玉和婉玲这两个双胞胎丫头,也是一脸担心的停下脚步,看着王强问道。自家在村里是什么情况,三个早熟的丫头,都很清楚。这三年以来,磨难重重,幸运的是都挺过来了。虽然大哥不说,但是三个小丫头都知道,他每个月,都会被村里的混子抢几次鱼。如果是一般不值钱的鱼,王强不会反抗,老老实实的就上缴。但要是那些值钱的鱼类,因为心中不舍,王强当然不想交出,后果就是被暴揍一顿,然后无一例外的被抢走。村里现在比较乱,她们三姐妹出门挖野菜什么的,都要在一起,还要带上自家的大黄狗才行。正是因为一家人都小心翼翼的,才顽强的活了下来。“没事!”王强装作若无其事的伸手将院门关上,笑道,“鱼汤和米粥熬煮好了没有?”在两年前,一日三餐,三个妹妹都学会烹制了,并且厨艺越来越好,完全不需要王强操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她们来说,最恰当不过。“早就弄好啦!”“就等着大哥你回来吃了!”婉玉和婉玲这对双胞胎,立即齐声抢着说道,“二姐说等你回来再放野菜,马上就能吃了。”一边说着,两个小丫头蹦蹦跳跳的争先恐后进了厨房,开始忙碌起来。王强和婉君看着,都摇了摇头,相视笑了笑,跟着走进了厨房。才进入厨房,就见到婉玉揭开了土灶上那只大鼎锅的锅盖,放到边上的灶台上,一手拿起一旁的茶树棍,朝着锅里已经被熬煮得通透的几条大小鱼类,不轻不重的捣鼓起来。直到所有的鱼肉都被捣烂,融入鱼汤之中,又放下茶木棍,拿着一个瓢状的竹筛,很快将锅内的几乎所有鱼骨和鱼刺捞出来,放在一边,她又想着去端起鼎锅。“婉玉,剩下的给我来!”婉君见状,连忙对婉玉大声说道。这只铸铁鼎锅很大,里面的鱼汤滚烫,婉玉只有十岁,力气太小,很容易就被伤着。“你这丫头,跟你说了多少次,做事情不要冒失,怎么不长记性?”她一边大声教训,一边快步上前,双手端起了大鼎锅,走到厨房中间的饭桌边上,准备将锅里滚沸的鱼汤,倒出到桌上放置的一只瓷盆中。那瓷盆里面,刚刚被婉玲放入了一些洗净切好的野葱和生姜、盐。站在桌旁的婉玲,连忙拿来一个更大的瓢状细密竹筛,放置在瓷盆的上面。这是为了将鱼汤中最后的鱼刺隔出。直到婉君将鼎锅翻个底朝天,把鱼汤全部倒进瓷盆中。她提着大鼎锅又去一旁的水缸边,打水将鼎锅洗干净端回来,重新将瓷盆中那浓郁之极的鱼汤倒入鼎锅,放到灶台上烧开。紧接着,婉君将一旁放置的、一大竹篮洗净的野菜放入锅中,拿来一个大汤瓢,把锅里的野菜翻滚了一会。她放下汤瓢后,又拿来一个竹筛,将野菜捞取到边上一个大菜碟上。早就准备好的婉玉和婉玲两个丫头,一人将菜碟端上大木桌,另一人拿来了五个大碗,看着姐姐婉君用汤瓢将鱼汤舀出到各个碗里均分。在几个妹妹端着鱼汤到饭桌时,王强则是将另一大锅米粥端到了大木桌边上,拿着一旁的饭碗,给自己和三个妹妹都舀了一碗米粥。至于为什么家里会有大米?这是王强这三年来,不时悄悄地拿着摸到的大鱼去城里卖,然后买回一些粮食和生活必需用品。“开吃喽!”“嗯嗯!我们家的鱼汤真香!”两个双胞胎丫头,欢呼雀跃的快步坐到桌旁,眼神大亮,等着大哥和二姐上桌开席。这种烹制方法,是三年前年幼的王强发明出来的,这是无奈的选择。顿顿吃鱼,对于当时年幼的四兄妹,有着极大的危险。不说远的,就拿这江贝村来说,这些年来,每年都有人被鱼刺卡死!而对于他们家的现状,不想被饿死,只有吃鱼这一个选择。一旦被鱼刺卡住喉咙,她们四兄妹是绝对没有钱去医院手术治疗的。无奈之下,王强想了又想,终于在取舍之下,发明出了这一套安全的吃鱼方法。这种吃法,虽然鱼肉没有嚼头,但胜在安全,营养丰富。鱼汤有五大碗,其中一碗自然是给那只劳苦功高的大黄狗留着的。只不过鱼汤现在太烫,得冷却一下,才能够给大黄狗吃。当然,鱼骨头和鱼内脏也是它的。十几分钟后,半锅米粥被兄妹四人就着鱼汤和一大碟野菜,吃了个精光。因为少了油水,这个年头的人们很能吃,食量起码是三四十年后人们的一倍。王强兄妹,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就是这个年代的缩影。吃饱喝足,大家坐着休息一下。“哥。”大丫婉君想到了什么,有些愁眉不展,看了看王强说道,“今天村里的大喇叭广播,我们村明天开始响应官府号召,分田到户。”她神情有点惊惶,顿了顿,又道,“也不知道我们家有没有份?分田地的话,会分到哪里?”大丫婉君,实际上是家里最命苦的那一个,这些年遭受了太多的苦楚。她不是王强的亲妹妹,是父母在1977年收养的。她父母和王强父母亲一样,是从外省来的知青。在知青回城潮流到来时,她父亲不声不响的就抛妻弃子,独自离去,音讯全无。她母亲不堪打击,一天早上,将婉君带到了王强家,让王强母亲帮忙照顾女儿一天,她进城办点事。结果,在傍晚时分,尸体在河边被人发现,婉君母亲跳河自杀了!大丫原本不叫做婉君,也不姓王,孤苦伶仃的她被王强父母收养后,为了她今后的健康成长,减少童年的阴影,就给她改了名,取名叫做王婉君,以示家里一视同仁。这丫头长得十分清秀,眉目如画,小小年纪就被称之为江贝村的未来村花。也幸亏她年幼,加上王强将她保护的很好,她也从来不出远门,才避免了诸多的麻烦上身。“分田到户么?”有着未来四十年的记忆,王强对这件大事了如指掌,“这是好事,我们家的好日子就快到来了。”他心中有数,知道除了一些类似于茶城的边远山区,分田到户从1978年就开始了。如今,这股改革的春风,今年终于吹到了茶城,他安慰婉君说道,“放心吧,老村长的原则性很强,加上很要面子,不会将我们家排除在外的。”他可是知道,自家不仅仅是有田地分,还是分到田地最多的那一户。至于原因,当然是村里那些已经开垦好的田地,自家没有份,分到的全是荒地。这是好面子的村长,为了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和村委会一起做出的决定。这种决定,在明天的村民大会上,自然是人人满意。江贝村的田地极多,一个人头就是十亩开垦好的田地。而只是分到荒地的王强一家四口,分到的就是这村尾他家所在的这八十亩荒地,一个人头足有二十亩,将这片荒凉的地域,全部分给了他家。当然,还有被称为大竹山的他家后方这一整座大山,作为村里的补偿,也被分给了王强家,使得他家在将来,成为了江贝村山林田地最多的一户人家。短期内,因为现状和村民眼界有限的缘故,没有人认为王强家得了便宜,反而人人大喊公平。直到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占据宽广田地山林的王强家,才引来众多村民的眼红。毕竟,现在的荒地和荒山不值钱,开荒大潮还没有到来,根本不会引人重视,都认为那是鸟不拉屎的地方,没有什么经济利益。因此,有着未来四十年眼光的王强,自然是心满意足。赚大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