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尚书台见闻(1 / 1)

加入书签

 “士元姑且不说,孔明,没想到我们现在才正式见面。”孙暠看向下首处的两人。孙吴不兴跪拜礼,两人见到孙吴皇帝,也只是正常见礼。“到现在为止,朕依然觉得你当初入荆州,是个很蠢的选择。毕竟当时朕就打算把你带在身边,然后好好培养。”孙暠看向诸葛亮,这个传奇的丞相,他希望能成为自己改变世界的左右手。“承蒙陛下抬爱!”诸葛亮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事情他大概清楚,诸葛瑾和他说过。就说诸葛均,如今都在刘熙门下学习,再过个五年左右,也会参加秋闱。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孙暠会那么看重自己。只能说天意弄人,孙暠拿下豫章郡的时候,自己已经进入荆州。就当时的环境,也不可能说回来就回来。“现在也不迟!”孙暠看向诸葛亮,“以后你为郎官,在尚书台先工作三年,学识和见识也不要放下。三年后考核,我认为合格,那么你为侍中。若是不合格,升迁就靠履历和政绩吧!”“臣遵旨!”诸葛亮没想到,隔了那么多年,孙暠依然那么看重自己,顿时受宠若惊。孙暠随即看向庞统,这位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表面上也没什么。可孙暠很清楚,他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同时又有那么一点期待。“虽说是水镜先生放出的话,不过卧龙凤雏,我可是一个都不打算错过。”孙暠看向庞统,“只是和孔明不同,士元从小就经过专门培养,朕就不乱插手。士元,你擅长什么领域?”“臣对兵法韬略方面,颇有见解,治政方面也有涉猎。”庞统回道。“既然如此,第三军团那边缺个军师,只是碍于你的年龄和阅历,只能命你为参军。后续能不能被提拔为军师,看你的本事,如何?”孙暠提议。“遵旨!”庞统当即回道,他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的晋级是走了后门,尤其是因为诸葛亮的关系才被陛下重用。直至两人离开皇宫,还有些不真实感,三榜都没有考上,结果皇帝亲自出面招揽二人。这待遇,在孙吴还是头一例,按照孙吴皇帝的性格,大概率也是唯一一例。“孔明,我不明白,陛下为何会那么看重你?”庞统看向诸葛亮,两人是同窗,诸葛亮家中藏书不多,见识有限,不过本身却是难得的天才。别人需要两年完成课业,他一年不到就能完成。可要说天才也只是天才,没有成长起来的天才注定成不了名臣。从孙吴皇帝刚刚的决定,表达的意思无非两个:要么不敢肯定诸葛亮能不能成才,姑且观望三年再说。多少又有些激将的意思,毕竟年轻气盛很容易被激起来。“想不通。”诸葛亮的脑袋都要炸了,就是搞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孙暠和诸葛氏也没什么渊源,要说当初把兄长和幼弟叫过来,有质子的意思,现在自己这情况又说不通。“算了,孙吴皇帝,本来就有许多惊人之举。”庞统觉得,既然想不明白,那干脆不要想了。明明有能力清君侧,然后通过禅位继承的存在,居然选择主动造反。不出所料,明面上虽然没人说,私下怕是有不少人在漫骂,甚至有人书写野史指责他的行为。甚至天下百姓,如今都已经清楚,孙暠上位是造反得来的,而不是‘合法继承’过来的。总会有些野心分子,毕竟你能造反起家,我当然也可以。大概在三五十年内,各地难免会出现小规模的造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孙暠对名誉和名声并不太看重,哪怕顶着个反贼的名头。与这个比起来,其他各种匪夷所思的政策,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计。“只是明天之后,你我就要各奔前程了。”诸葛亮看向庞统。“若有朝一日,你我当上三公九卿,自然还会在朝堂上见面。”庞统并不担心什么,在他看来,总有一天太尉的职位,必然会是自己的。两个同窗在第二天分道扬镳,走向各自的仕途,也定下成为三公九卿的约定。然后在动身之前收到消息,公孙瓒投降孙吴,幽州已经全境收复。“士元,留给你的舞台不多了……”诸葛亮看向庞统,益州是孙策的攻击范围,而且记得没错的话,鲁肃是镇东将军。“给我等着!”庞统撂下狠话,立刻上了马车,奔赴青州。送别庞统之后,诸葛亮来到尚书台,成为一名普通的郎官。就算如此,从各州各郡汇聚过来的文书,其数量也是让人咋舌。“新人,你们几个负责把政务分类一下,三天内要处理的紧急文书放红色,五到十天内要处理的文书放黄色,可以在一个月内处理的文书放蓝色。”上官把大量文书放在众人面前。新来的郎官有十个,可疆域也增加不少,各地汇聚过来的政务也多,人手还是不够。“那一天内要处理的文书呢?”有郎官询问。“那会打上加急的印鉴,直接送到陛下手里。”上官回道,“最好快点,别让陛下等急了!”普通的文书工作,简单而枯燥。诸葛亮觉得还不如到地方当个县令,甚至县丞都不错。随即想到孙暠,他那么看重自己,那么让自己过来,必然有深意。一个上午,简单归类的文书进行初步审验,然后送到尚书令那边第一次处理,原本一人高的文书留下大概三分之一,这是尚书台内部就能处理的文书。说穿了都是些鸡皮蒜毛,互相扯皮的事情。处理起来不仅耗费精力,且没什么成果。自然,这些事情就落在尚书令,及其副官的头上。剩下三分之二的文书,归类完毕后,送到三公那边进行批阅。最终到了未时前后,送到孙暠的御案上进行最终的批复,用印完毕后,就立刻生效。看了一圈下来,诸葛亮大概明白了,虽然根据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实则所有的文书,还是今天内就全部送到孙暠那边。本来还奇怪,这文书放着放着,不紧急的变成紧急了怎么办。原来只是把最重要的分出来,优先进行解决,免得混在一起,不小心错过最佳处理时间。理论上,各地汇聚起来的文书,就算留下三分之一在尚书台这边,那还剩下不少。仟仟尛哾三公有衙门,有属官,把分到手里的文书看完不难,可陛下最后还得再过目一次,怕是没那么快……“都别磨蹭,过来拿文书,陛下批复完毕了!”结果到酉时的时候,批复好的文书已经全部送回尚书台,诸葛亮当即被吓到。那么快就批阅完,这样真的没问题吗?连忙拿起一份,一目十行一扫而过,有三公衙门的初步裁定,然后才是陛下的批复和用印。三公衙门的确很用心在批阅,而陛下更认真!三公没发现的地方,陛下都有注明。“我们的陛下很厉害吧?”有官员来到诸葛亮身边,“这还是改革后的情况,以前那么多文书,基本都直接送到陛下那边,分类和批阅基本都由陛下进行,再发放到三公衙门进行处理。”诸葛亮闻言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大概明白孙暠为什么把他放到这里。要跟得上他的步伐,首先这文书处理的速度,得先想办法提升起来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