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不愤不启(2 / 2)
我说:“哪能呀。”
这三个学生瞬间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询问的目光探究地投过来。他们之前在机场听得李为迎的那番话,就已经怀疑我不是平常人了。
马莉老师也赞许地点头:“对,你们向他学学!”她又看着我,对我说:“这几个人,都是华夏电影圈的未来,你得要好好帮帮他们……我们年龄大了,和他们说话,有代沟,你和他们差不多,你说的话,他们会听。”
我又答应一声,心里不以为然。
虽然外表如此,但我心理年龄要比他们大多了,代沟,那肯定有,就觉得他们幼稚!还有点,老李和马莉老师都希望我能帮助这些学生,这还真难!我那半桶水的水平,虽不至于藏藏掖掖,就是他们讨论的问题,太幼稚了,而且坚信自己全能!实在令我无从下手谈起,只能cos电视屏幕中各大财阀老总,满脸笑容,不住点头。
这也是现在年轻人的通病,要么没心情烤面包,一辈子只吃不烤;要么死盯着面包上烧焦的芝麻粒儿,觉得自己会掌握好火候,不会把芝麻烤焦,至于能不能烤熟,面能不能和好,那可另外说。
总体来说,“丧”文化!
眼高手低!
自以为是和极度自卑交替!
这三个年轻人听老李和马莉老师这么一说,个个都战战兢兢,好在这两个年龄大的,没心思管他们。经过长时间跋涉,已经精疲力竭,想着等会还要写报告,还要为人交际,脑子里的事滴溜溜转,只恨不得晕过去。年轻人见师长们不管他,逐渐放下心思,大谈特谈起来。
这时候老李之前约的摄像师、记者都已经来了。他们是提前一天到的国外,李为迎见到后,立马迎过去,就留我们几人在聊天,之后楼上开好房,我们上去了,便把聊天场地从大厅迁到客厅了。
这三个学生很有思想,在谈论中起了争议,放在电影制作的角度上,拿个简单的比喻方式,就是在讨论吃豆腐脑要加什么调味料,到底是吃甜的,还是咸的,辣的,还是干脆加醋。这些对我来说,很无聊的。
然后他们要我加入争执:“你怎么看?”
我:“……”
我:“挺好,挺好!”
焦栋有点不满意,江小艺也嘟起嘴巴:“李导说你有经验,叫我们向你学习。”
我实在不像不吝赐教的样子。虽然有心,但无力,不擅长和别人争论,就算别人哭天抢地拼死要活,我也只能和别人说加油……不然别人一怒下,不想死了,想要拿把刀与我同归于尽怎么说?这也不是不可能的情况,因而我只能安抚道:“你们说得都挺好。”
“那你觉得我们谁说得对?”江小艺来了精神,歪头道。
“都对。”我毕恭毕敬地说。
“你这话怎么这么中庸啊!”江小艺是个女生,说话还很客气,没直接上头骂我墙头草,两边倒。她只是斜着眼望向我。
我也挺客气地道:“拍影片就是这样,各种猜测都有可能发生,点子不重要,能拍出来才重要!实践出真知,很多时候在事情未明之前,都很难确定对错,除了一些立场问题,所有的技巧只是为拍得更好,这些技巧还要因地制宜。‘生南为橘,生北为枳’,脱离大环境来看,很难给个准确讯息,可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三人听了,不能答。江小艺想了想,又说:“你脾气真好!”见我不答,她又说道:“你为什么不把你的拍摄经验说给其他人听呢?”
“我倒愿意说,可别人不相信我。”
“可总有人相信的!”江小艺焦急地说。
我不由脸上一笑。她这人天性活泼,身材纤弱,一举一动难免有些轻狂之意,不过待人真心,切切关怀,倒不似做假。不过她所言再三,我心中早有定论,大概多人把“诲人不倦”当作真理,却不知道孔夫子另有一句经典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每每想好为人师时,我便把这句话拿来放嘴上咀嚼几次,遂怅怅宛然,终不成键盘侠。
江小艺以为我听进去她的话,便高兴地甩手另起话题。刘清延这才发觉,我们彼此虽认识,却没有交换联系方式。于是互相加了联络方式,互相窥视着朋友圈,点赞几轮。当看到我空无一言的朋友圈时,他们皆忍不住发笑,纷纷称我是窥屏党。而我乃无奈之举,成日在工作学习上晃荡,哪有心思或窥视或展示朋友圈,那软件在我手里头,倒像是个摆设。
几人轻松说笑了一轮,这时房门敲响了,来了个高高瘦瘦、戴着眼镜的挺斯文的年轻人。他笑着告诉我们,李导在楼下,等我们过去一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