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1 / 2)

加入书签

 录音室内。

林想认真地录着歌。俗话说“好事多磨”,就意味着一首好歌,需要好好打磨。幸好林想才十四岁,青春期的嗓音还没有变声,声线竟有一丝光良的感觉。

录了几遍,感觉不是太理想,虽然每一遍都唱得不错,但林想还是觉得不够完美。他不容许一丝的小瑕疵。这是要放到市场上销售的,是要面对大众的点评的,他愿意多花时间雕琢。

于是跟陈志勇老师一起,为歌曲做伴奏。林想先尝试着按原作那样,歌曲开头先加入一段钢琴演奏,循序渐进地加入吉他伴奏,然后再是鼓点等其他乐器。

弹奏几遍,找一下感觉,起初有些手生,渐渐地找回了后世那种熟悉感。

录一首歌,其实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很多人认为就要作曲、作词,一首歌曲基本就成了。但那仅仅是最初的小样(demo),有的歌曲一开始是不完整的,先有一段音调,或是先有一段歌词,然后去慢慢完善、填词啊,作曲啊。

有了词和曲,才是录音。大部分歌手分为两种类型,录音室歌手、现场歌手。这是大众通俗的说法,录音室歌手,通常来说指在录音室靠调音师调音,修音等方法,完善一首歌曲。譬如后世,有的所谓“鲜肉偶像”,唱功“感人”,在录音室录歌,号称“百万级调音师”才能把他们的原声歌曲调音到满意的地步。更有甚者,在录音室一句一句的录歌,后期剪切,拼接在一起,等到去现场表演,可以当场“翻车”。后一种现场歌手,即江湖人称“行走的cd”。这类型歌手往往唱功扎实,即便不要调音师,或者关了伴奏声音,人家清唱也不会跑调。

林想自然要做“实力派”歌手。前世从音乐学院毕业、任教、后来当音乐类主播,自始自终他都没能出过一张属于自己的专辑,但多年的主播生涯,历经几千上万首不同风格、音阶的歌曲,也磨练出他不俗的歌唱功底。

现在还没有变嗓,他不敢彻底敞开歌喉,得为将来的“职业生涯”保护嗓子。

很多歌手,年轻的时候堪称“金嗓子”,各种飙高音,炫技巧,抽烟、酗酒、嗨药各种作死,不知爱护嗓子,等年纪大了嗓子受损严重,往往连自己早期的经典歌曲的高音都唱不上去,只能降调,或者靠歌迷的“情怀”来支持他的演唱。

比如像香江的林子翔,后世七十多岁高龄,人家依然可以“引亢高歌”,那状态,另很多屏幕前的歌迷们连连欢呼。这就是保护嗓音的重要性。

毕竟,一个歌手唱歌,你得能“唱”才行。如果连自己写的歌曲都唱不了,只能转型做词曲创作者、幕后制作人员等。

加上一些伴奏,林想感觉来了,重新站在麦克风前,录制歌曲。

我愿变成童话里

你爱的那个天使

张开双手

变成翅膀守护你

……

录音室外,听着林想传出来的歌声,陈志勇满意的冲里面的林想竖起大拇指,表示这一遍ok了。

搭配上伴奏,也就是歌曲的编曲,一首基本算完成了。

等林想录完歌曲出来,陈志勇找他商议发行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