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北昌行之九十四(1 / 2)

加入书签

 第406章

何子衿听说朝里要来大官,就跟阿念商量着,阿念这伤是不是快些好起来。本文由首发

阿念道,“原也就该好了的。”

何子衿拿着朝廷的邸报跟阿念研究,“这位左都御史是姓谢的,不知是不是太后的娘家人呢。”

阿念显然比子衿姐姐熟悉官场,道,“这位谢御史正是宜安驸马,也是太后娘娘嫡亲的叔叔。”

哗――

何子衿没想到朝廷把太后她叔给派出来了,何子衿悄悄同阿念道,“你说,是不是太后的叔叔来看太后的舅舅啊?”

阿念道,“主要还是来查案吧,也不可能只是为了过来看朝云师傅。要是来看朝云师傅,派个什么人来不行啊。”

“是啊,叔舅是同辈,也没有让一个人来看另一个人的理。”何子衿道,“可我看宫财主记的那秘账,这盐课上贪的银子也不算太多。”

“诶,我的姐姐,老巡抚这才走了多会儿啊,一年都没有呢,王提司就能弄这些银子,再让他呆下去,北昌府的百姓就吃不起盐了。就是盐商也深受其苦,不然,你以为宫胖子能把这账给我。”盐商送礼打点,但盐课司也不能太过火,不然,真过了头,大家一处倒霉。

何子衿想了想,也是这个理。

阿念虽是渐渐“转好”,依旧许多人过来探望,尤其沙河县邵举人与庄典史,沙河县离府城远,他们得信儿晚,待得了信儿,都是骑马来的。邵举人家不大宽裕,不过,现在日子较先前也好过许多,带了许多滋补药材过来,说是年前村里猎户遇到一头大鹿,邵举人买了下来,家里吃了鹿,但如鹿筋、鹿葺、鹿尾、鹿鞭,都风干了存起来。这回带了来给江同知补身体。庄典史送了根十几年的参,是山里采药人采的。

庄典史道,“听说大人遇刺,把我惊的,也不敢同别人讲,不然,家里婆娘啥的怕沉不住气,到处胡乱说去。就与邵举人连夜过来了。”又问案子查得如何,可寻出凶手。

邵举人也颇是关心江同知的身体,听江同知说身体已无大碍,庄典史邵举人二人都放下心来,只是,未能捉到杀手,二人难免不放心,再三叮嘱同知大人出门一定要小心。庄典史还道,“大人身边可需人手,别个没有,咱们沙河县好汉最多!”他管着县里治安,想着是不是送江同知几个护卫。

江同知道,“劳你们想着,我这里已是无碍了。如今我倒盼着那刺客露头,他再一露头,我定要捉他个活的!”

邵举人沉吟道,“大人遇刺之事既已传开,一般刺客都不会再动手,能请动这般刺客的,定非寻常人,大人还是要当心。只怕那人畏于现在风声,一时偃旗息鼓,之后怕仍要作恶!”

江同知道,“马上就不用怕了,朝廷的钦差就要来咱们府城调查盐课之事。”

庄典史性子粗豪,道,“谢天谢地,钦差一到,那姓王的就蹦哒不了几天了。”庄典史听闻江同知遇刺之事,也是细打听过的,庄典史就认为这事儿是王提司干的,故而,虽然他与王提司,天上地下,但,庄典史又不认得王提司,庄典史受江同知恩深,故而颇有些同仇敌忾。

邵举人对钦差既将来北昌府之事亦深觉鼓舞,觉着王同知很快就会大仇得报,邵举人感慨,“陛下圣明啊!”

江同知见了邵举人不由问一句,“今科春闱我想着,你怎么都要下场的,结果,却是没去帝都,误了这一科。”

“原也想去来着,只是学里刚见成效,大人定也知晓,今年秀才试,咱们沙河县秀才就有十五位。”邵举人说着,眉宇间露出极是欣慰的神色。

“他就是这样,成天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的。”庄典史与江同知道,“先是放不下弟妹和侄子侄女们,我说让他只管去,家里有我帮他照应呢。这又放不下学里的学生们,拖来拖去的,可不就误了。”说着,很替邵举人惋惜。

邵举人或者是曾遭断腿之祸,性子极为恬淡洒脱,笑道,“咱们沙河县的县学,先时由大人出银出力,林教谕田训导他们一并用心用力,方有如今模样。”说着不由叹道,“咱们县,还是举人进士少啊,我若一走两三年,实在放心不下县学。再者,我那文章也还欠些火侯,我想着,即便去春闱,也就是考个进士,既不负多年所学,待得回乡继续教学,也能多为县学尽一份心力。”

庄典史虽大字不认得几个,但对邵举人这般志向是极为敬佩的,说着还与江同知道,“有件喜事一直想跟大人说,先时都没得机会来同大人说。我与邵老弟,做了回儿女亲家。”

江同知闻言亦是满面欢喜,连忙问,“定的老几?”知道庄典史家儿子多。

庄典史笑道,“我厚着脸皮给我家老三求的,难得邵老弟不嫌老三笨,也不大会念书。”

邵举人笑道,“结亲原是为了两姓之好,再者,人品比学问更为重要,我看三郎就很好,极稳重的孩子。”

庄典史现在说起这亲事都是眉开眼笑的,听亲家公这般赞自家儿子,更是欢喜,笑道,“主要是在学里跟着老弟你念了几年书,识了些道理,不然,哪里有那小子的今日。”

就是何子衿听说这事亦是欢喜,听说两家已定过亲了,还是收拾出了一对比目佩,说是补送的定亲礼。又问成亲的日子,知是在年底,何子衿记下了,道,“那会儿我们不一定有空过去,就算我们没空,也定要打发人去的。”

庄典史深觉有面子,私下与邵亲家道,“咱们江大人,一家人都重情重义。”

“是啊。”邵举人道,“如江大人这样的好官,都险有性命之忧,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