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海眼1号(加更1)(2 / 2)
两侧的发动机,除了要给飞机提供动力之外,还带动了大功率的发电机,此时,源源不断的电力,正在通过粗粗的电缆,流到两人脚下的那个巨型锅盖里面。
德国已经实现了电路的晶体管化,但是,在某些领域里面,电子管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比如他们脚下的这台雷达。
不错,现在在他们脚下的,就是一款凝结了无数科技工作者智慧结晶的设备,一台工作在s波段的预警雷达。
希瑞克元首明确指出,以后的海战,将是以舰载机为主,敌我双方在视距之外的作战,战列舰对轰的时代,很快就会过去了。
所以,必须要重视舰载机的发展,也要重视到如何发现敌人。
笨重的水上飞机,是不方便舰队携带的,而利用航母舰载机的目视搜索,效率很低,所以,把雷达搬上舰载机,成为舰载预警机,就是迫不及待的了。
在经过了艰难的努力之后,这种第一款的舰载机,已经具有了实战能力,现在,就在跟随着整个舰队一起行动,一方面继续进行实战测试,一方面提供更多的更远的预警能力。
航母上是有雷达的,但是,由于地球曲率的原因,雷达只能探测到高空飞来的目标,几乎二三十海里之外,海平面上的就很难看清了。
如果随船出海的话就知道,远远望见对面的船只的话,首先是桅杆,然后才是船身,就是因为地球是圆的。来自后世的希瑞克,更知道以后对航母编队的进攻,几乎都是掠海超低空飞行的,而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能力了。
在历史上,美国人在1944年的时候,就把自己的tb鱼雷机上安装an/aps一20雷达和数据传送装置,由飞机和简单的搜索雷达组合而成警戒雷达系统。
这套系统,一直工作到了二战之后,而且还出口到了一些国家,可见已经成熟了。
现在,德国靠着自己先进的电子能力,提前几年把它实现,也是很正常的。
此时,海眼1号已经艰难地爬升到了三千米的空中,而雷达的预热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后舱的雷达操作员说道:“预热已经完成,雷达启动。”
随着他拨动开关,高达30千瓦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下面的雷达中去,整个座舱似乎都感觉到瞬间一热,电流流过各种电路,然后从下面的直径超过2米的天线上,辐射出去,辐射功率1千瓦。
不错,这个时代的雷达的能量转换效率是很低的,大部分的电能,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挥发出去,座舱里就仿佛是蒸笼一样。
电磁波在向下面辐射,扫描到海面上,然后再反射回来,首先看到的一些亮点,就是海面上的己方的编队。预警机在向下扫描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地面的杂波,会造成严重的干扰,后世一直有了脉冲多普勒技术,固定木延迟技术,将杂波滤除出去,才算是有了下视能力。
而在海面上,就不用担心这么多了,因为海面是平的,所以,预警机几乎都是首先从海上预警开始的。
这款先进的雷达,对海面上的大型舰艇,可以拥有超过300公里的探测距离,对低空飞行的飞机,探测距离也超过了100公里,可以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确保航母舰队的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