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杨吴(1 / 2)
当时的割据形势一度十分错综复杂。
朱温虽然占据了中原,取代了唐朝,但他梁朝的地盘其实并不大,仅仅控制了河南、山东、陕西东部、湖北北部、河北南部等地盘。
在朱温的北边,河东一带,是朱温的世仇沙陀族李克用集团,李氏沙陀和朱温苦苦争斗了数十年,未能分出胜负。
在朱温的南边,则是淮节度使杨行密的地盘,杨行密虽然已经死亡,但杨氏集团在他儿子杨渥的执政下仍然控制着淮南、江西一带,是朱温南下江南的头号阻挡者。
在朱温的西南边,则割据四川的王建和占据凤翔的李茂贞。这哥俩对朱温也十分不满。
朱温的梁梁几乎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八面受敌,日子不好过,要同时对付这么多敌视的邻居,自然不能单打独斗,寻找江湖盟主自然是朱温的必然选择,南方的那些看似弱小的藩镇势力都成了朱温所热衷寻找的盟友。
面对这样的一种结果,为了闽地的安定,王审知只能顺应时局,向朱温进贡礼品,制衡淮南杨氏集团。一同结盟的还有割据浙东的吴越王钱H、占据湖南的楚王马殷和控制岭南的刘岩。
淮南杨氏集团的创始人是原庐州刺史杨行密,杨行密号称一代枭雄,其出生盗贼,偶然的机会投身行伍,并屡立战功,升任庐州刺史。
光启三年四月,淮南大乱,淮南节度使高骈的部下原黄巢降将毕师率兵作乱,攻打淮南治所扬州城,并攻克扬州,囚禁自己的上级领导高骈。
作为高骈的下属,杨行密终于找到了乱世成就霸业的机会,打着为上级领导高骈报仇的口号,杨行密率兵攻打盘踞在扬州城的毕师铎叛军。
杨行密毕竟顶着道义的大帽子,所以赢得了原高骈下属军队的支持,在攻克了扬州城后,杨行密其实已经成了高骈淮南节度使的继承者。
在以后的数十年时间内,高骈和原秦宗权的部下孙儒,浙西的钱H展开了激烈的地盘争夺战,最终成功地占据了个淮南及浙西的润、常两州,建立了淮南吴国的雏形,成为江南地区的头号军事藩镇势力,同时也成为朱温向江南扩张的头号劲敌。
尽管猛人杨行密在天v二年便过早地因病去世,但他的长子杨渥继承了杨行密的丰厚遗产,在淮南那帮猛人猛将的支持下,继续和朱温对抗,完全不承认朱温的梁朝,甚至继续使用唐朝的天v年号。
淮南杨氏集团自然成为朱温在江南的头号眼中钉,朱温为了对付杨氏集团,自然会利用淮南杨氏集团的南方邻居福建王审知。
开平三年八月,淮南杨氏集团为了破坏朱温的合围阴谋,居然也向王审知派遣了使者,试图和王审知搞好外交关系。
此时淮南杨氏集团的领导者已换成杨行密的另一个儿子杨隆演,至于杨渥,由于自己的不争气,被权臣徐温和张颢干掉,最终徐温成了淮南吴国的实际掌权者。
但徐温似乎并不打算仿效朱温,他宁愿当个曹操型人物,因此杨隆演幸运地保住了性命,只不过成了徐温手中的绝对傀儡和木偶。
徐温是海州a山人,青年时以贩盐而为强盗。杨行密在合肥起兵时,徐温隶属其帐下,与杨行密共同起事的人,号称三十六英雄,但唯独徐温未曾有战功。
天复二年六月,杨行密发兵讨伐朱温。军吏想要用大船运送军粮,时任都知兵马使的徐温说:“运路很久没有通行,芦苇堵塞,请用小艇,也许容易通行。”
军队到达宿州,适逢久雨不停,载重的大船不能前进,兵士面有饥色,然而小艇先到。杨行密因此认为徐温才能出众,开始与他商议军事。
天v二年九月,杨行密患病,派遣使者前往宣州召回身为宣州观察使的杨渥。平生的旧将都在外作战或防守,只有徐温一人在内,于是参与拥立杨渥之事。
同年十月,杨渥到达广陵。十月十六日,杨行密任命杨渥为淮南留后。同年十一月,杨行密去世,杨渥继位。
新主杨渥,为人向来没有好名声,节度使府的人都轻视他。杨渥在为父杨行密服丧期间日夜饮酒,点燃粗大围的蜡烛来击球,一支蜡烛费钱数万。有时单独骑马外出游玩,随从的人在道路奔走,不知他到哪里去了。
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哭着劝谏,杨渥勃然大怒说:“你们认为我没有才能,为什么不杀死我自己当节度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