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佛国(1 / 2)
贞明五年,王审知某日夜晚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见数百名梵僧出现在自己面前,这些梵僧们个个奕奕有光,所至处有双桧,并池而秀。
其中一位僧人上前对王审知说道:“王能饭吾于此地乎?”
第二天,王审知根据梦中的记忆,找到了那些梵僧出现的地方,下令在此地修筑寺庙,并把寺庙中的池命名为“浴圣”,桧木命名为“息圣”。
其实,佛教在闽地是相当兴盛的,从王潮到王审知,兄弟俩都非常雅重佛教。闽地原本就有信奉鬼巫的习俗,佛教在这里自然有生存的土壤和环境。
为了成功地管理平民百姓,成功的巩固自己的统治,王审知意识到,佛教其实是一种最好的麻醉催化剂。由此,王审知和佛教高僧们开始结缘。
广智,原姓陈,是闽地的一位高僧,传说其行走之间,一直有十二道身影跟随,又传说其在潭水中洗浴,整个潭水便会瞬间变暖。
有一日,广智在潭中洗浴,但潭水却并不没有变暖,而此时山中突然想起鞭x声,似乎在责怪广智没有使潭水变暖。
广智闻后,长叹一声,从此再也没有下潭水洗浴。
王审知闻听广智的盛名,决定去拜访广智,并向广智询问道:“十世可知邪?”意思是问,我们王氏十代以内的命运,你能够预测吗?
广智平静的回答道:“骑马来,骑马去,功下田,刀交运,井底座,二十年。”
高僧文炬,字子熏,号涅,福州人,原姓黄。
文炬原是县里的一名狱卒,但很不安心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没事经常跑到禅院去听僧人们讲课。
时间久了,文炬居然深谙佛道,佛家名语出口成章,而且还学会了预测未来,出言成谶,极其准确。
狱卒的工作显然已经不适合文炬,而且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文炬成为得道高僧了,于是文炬成为当时有名的僧人。
文炬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莆田隐居,当然隐居的文炬只居不隐,,动不动就口出惊语预测未来,其预测的大胆程度远远超越文智高僧。
某日,文炬说道:“吾去世六十年后,当有无边身菩萨来治此国,听吾偈曰:小月走烁烁,千落及万落,处处凤离穴,家家种葵藿。”
又曾对邑人说道:“无所居之地不动干戈。”
王审知对文炬尊敬有加,甚至在泉州修建崇福院给文炬居住。
广智和文炬虽毕竟都是年老高僧,其实也没和王审知共事多久,便都仙逝而去了,真正和王审知及闽国共同成长的则是高僧义存。
义存,原姓曾氏,福建泉州人,传说其在襁褓之中时,便闻钟梵声,辄为动容,预示着这位哥们又是位高僧的好苗子。
义存果然沿着得道高僧的方向开始自己的人生轨迹,十二岁时,义存跟随父亲游览莆田玉润寺,见到庆元律师时,突然拜而说道:“我师也!”。
于是义存便出家于莆田玉润寺,正式成为一名僧人,三十二岁时,曾到北方,到幽州宝刹寺受戒。
后义存开始云游四方,参禅说法,曾得到南宗五代传人德山宣鉴和欣赏,被称之为德山的衣钵传人。
但义存却在咸通年间返回家乡福建,在古田象骨峰隐居,被李氏朝廷封为真觉大师,成为当时唐朝国内屈指可数的禅宗名僧之一。
随后,闽地开始陷入战乱之中,一向喜欢宁静和平的义存为了躲避战乱,迁居到北方吴越一带居住。
三年后,当义存得知闽地已结束战乱,便返回家乡,继续在象骨峰居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