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2 / 2)

加入书签

芽、宜年宝玉、玉清庆云、无疆寿龙、万春银叶、玉叶长春、瑞云翔龙、长寿玉圭、香口焙夸、兴国岩夸、上品拣芽、新收拣芽等;第五纲有12色,即太平嘉瑞、龙苑报春、南山应瑞、兴国岩小龙、兴国岩小凤、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瑞云翔龙、晹谷先春、太平嘉瑞、长寿玉圭等。其中有些品名相同.但其夸式形状不同,除上述五纲外,以下纲次从小龙团、小凤团至大龙团、大凤团为止。

闽地自上而下盛行饮茶,饮茶的习俗和茶具的选用也与社会上的侈靡之风相一致,与唐朝清饮之风大相径庭。虽仍然以茗茶为主流,但斗茶法逐渐远离陆羽崇尚自然的茶道,而趋向侈靡,茶具也要求用凸显茶色的酱黑釉瓷碗、台盏及展托、壶等,不仅外观、造型更为精致,而且由陶瓷发展为金、银、玉等材质。闽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小民,无不以斗茶为能事,尤其是文人学士之流,更是乐此不疲。颇具特色的斗茶成风,既体现了社会达官贵人对品茶艺术的刻意追求,又迫使茶具制作朝着顺应这股潮流的方向发展。黑釉瓷器的登峰而造极,就是从建盏的粉墨登场开始的,“黑釉盏”也成为当时最具特色的茶具。

位于建州水吉一带的建窑,刚开始烧造青釉瓷,后来以生产青瓷为主,兼烧青、白瓷。之后,窑炉群集,面积共计5000余平方米,大路后门山、营长墘山、源头坑山、庵尾山等4处窑址点,共有青釉瓷窑2座,酱釉瓷窑1座,黑釉瓷窑6座,青白釉瓷窑1座,有长龙窑九十九条,烧制了大量的黑瓷。

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成色剂均是铁元素。因土质含铁成分较高,故胎色黑而坚,胎体厚重。其口微敛,斜壁腹深,小圈足,颈部有一道凹棱。器里外施釉,底部露胎。其中釉色呈黑或酱黄,釉中央有自然形成的丝状纹,俗称“兔毫”,是建窑黑瓷中的精品。当时文献又称为玉毫、异毫、兔毫,其丝状条纹色泽有黄、白、灰等色,因而也被分别称之为金兔毫、银兔毫和灰兔毫。

金兔毫这类茶盏因釉面拉丝条纹类似野兔黄、灰褐色的细毛,故称之“兔毫”。其中色泽上乘纹理清晰者又往往被冠以“金兔毫”的美誉。这种呈黄色或黄褐色泽的兔毫盏是建阳窑众多黑釉类型瓷盏中最为流行的器型,其体有大有小,外观也有漏斗型、马蹄形等诸多造型。茶盏内外有细长的条状纹路,色泽以黄褐色为主,在阳光的照射下兔毫纹往往呈现出银亮的色调,具有金属光泽。宋代早期,这类黄色兔毫盏多集中出现在建阳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些窑场。受其影响,后来在其它省份如四川、山西等地也有生产,但器物质地及釉面效果都不及建阳的出色。

银兔毫的基本特点是在黑色的釉面上出现一排排银白色细密纹线,纹样形状与上面提到的黄兔毫略有不同。银兔毫的纹线形状较长,但没有黄兔毫的纹路流畅。再者银兔毫纹样色泽比之黄兔毫更为明亮,也更为醒目,釉面的色泽对比也更为强烈。

银兔毫是兔毫釉中的一种名贵品种,烧成比较复杂,工艺难度大,所以成品率极低,传世数非常少。以上无论何种兔毫,其基本形成原理是釉层里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在高温下,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冷却时析出赤铁矿小晶体而形成。茶文化的繁荣发展,尤其是“斗茶”的普遍流行,对于黑釉兔毫盏的出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