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讨赏(2 / 2)
大唐的早朝很早,卯时时,天还昏沉沉的没有一点亮光,隐约的能见到地平线位置吐起来的一点白肚。
从长安城的城东,坐着李世民刚刚赐予的象征着侯爵身份的马车,缓缓向着皇宫的位置而去。
早朝的地方在太极宫,从宫门口到太极殿的位置有一条长长的路,这条路名叫御道。
只不过这条御道中间的路只能天子行走,大臣只能做两侧。
走在御道的两旁,赵统心里在盘算着等下该怎么开口……
毕竟天子喜怒无常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
但原则与性命相比较,赵统果断的选择了原则。
赵统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存在着一个原则,要是原则都没有了,那还能称得上一个人吗?
原则!一个人倘若没了原则,就会肆无忌惮做任何事情都会选择不择手段,无论是否伤天害理,他们都会选择去做。
“观音婢,你猜猜赵大的儿子会不会在早朝上让朕难堪。”
身上的龙袍长孙皇后已经为李世民披上,听到李世民的话倒是捂着嘴噗呲一笑道:“陛下心中早已经有数,何必在问妾身。”
“知朕者,唯观音婢你一人。”
紧紧的捂着观音婢的手背,李世民感慨万分,看着妻子渐渐的苍老的容颜,李世民没有半点嫌弃,反而是无线爱怜的抚摸着长孙皇后的脸道:“当年你嫁给朕到如今有十数载了,眨眼一过,当年的风华正茂的观音婢变老了,朕也老了……”
“陛下……”
“不必担忧,朕只是潜在感慨一番。”
轻轻拍着长孙皇后的肩膀,李世民出了太极宫中。
他这一辈子也许最幸运的就是娶了长孙氏,娶了这一个聪慧的女人。
恰好了应验那句,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长孙皇后自武德九年九月李世民登基开始到如今贞观二年,长孙家的人能处于庙堂之高者,也仅仅只有长孙皇后的兄长长孙无忌一人,其余的可谓是寥寥无几。
从秦汉开始,历朝历代以来外戚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算圣明如李世民也不可避免,但是长孙皇后的严令禁止之下,才不曾让李世民为难了,朝堂能得到稳定,长孙皇宫拥有着一份大功劳。
故而,朝堂之事李世民大都会说与长孙皇后听,听取她的意见,并不担心女子干政的事情出来,甚至在李世民的眼中整个皇宫,亦或是整个天下,能相信的人,也只有眼前的枕边人了。
倘若连这个枕边人都不可信了,那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朝堂之上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听取着大臣汇报事情,老神在在的,时不时的皱了一下眉头,然后立即松开。
一些小事情很快的就处理完毕,得到一个应该有的完美的结局。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王老太监尖锐的声音响彻在太极殿内。
朝臣一时变得安静了下来,该提的意见他们都已经提过了,现在这些时间就看看别人有没有一个需要了。
李世民虎眸环视着群臣,良久后,还是无人回话时,正当王老太监欲要开口喊退朝时。
从中间那一排位置中,绯红的官袍有点显眼,更加显眼的是穿着绯红官袍的人。
年轻!太年轻了!简直年轻的不像话!
不过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一个问题,此子前途无量。
“臣有事启奏。”
从人群中站出来的赵统手上拿着二尺六寸的芴板,五品官员以上的才有资格持着象牙的芴,至于五品以下就只有木头做的芴板。
见赵统站了出来时,程咬金微微一愣,随之猜测到了什么,面带笑容看着赵统。
“哦?赵卿有何事要奏。”
李世民睁开了眼,饶有兴趣的望着赵统,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赵统应该是第一次正式的上朝,看来之前的不言语只是在熟悉规矩。
“回禀陛下,贞观元年十二月。陛下曾赐予圣旨而下,今臣欲请陛下兑诺言!”
赵统怎么一提,程咬金与尉迟恭二人眼眸中闪过果然如此之色。
赵统这一提,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一下子嘈杂声嘎然而止。
李世民的眼睛就这样盯着赵统一句话都不讲,太极殿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朝堂的众臣个个低着头没有多言。
而在玉门关在,曾雄翘着二郎腿口中哼着小曲,生活过得相当的享受。
“大哥,这都已经过了多久了,好几天了,难不成……”
曾雄身后的大汉皱眉头担忧的说道,兄弟可是走了不少,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兄弟白白死去了。
“这里去长安需要几日。”
曾雄头也没有抬起来一天,直接翻了个白眼反问道。
“短则三天,慢则七天。”
大汉挠着头道。
“史君离开玉门关多级了。”
“算上日刚好十天”
“哎……”
曾雄无奈的笑了指着风景苦涩的笑道!
闻言大汉也是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了。
“在耐心等一等吧,你难道不相信史君?”
就在大汉需要离开的时,曾雄直接开口道。
同样的他也在利用眼前的大汉,测一测寨子中有多少有这样的想法!
“大哥!这话可不能乱说!”大汉一听直接跳脚跳了起来,颇为委屈的念叨着:“史君乃是英雄,我信史君,但是天子我可不信!”
一句话,得到自己要的答案,曾雄满意的点头,随之低头继续捣鼓着自己的事情,用着只有自己才能听得见的声音道:“赵文优啊赵文优你千万不要让我,不要让寨子里面的人对你“另眼相看”!”
朝堂之上,气氛凝固,谁都不敢喘上一口大气。
听闻过赵统的事迹,都晓得这个赵文优胆子大,但没有想到的是赵统的竟然这么大,敢让当今天子下不了台,这胆子简直就是无法无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