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穿越到大宋过中秋节 1(2 / 2)

加入书签

《梦粱录》也描写道――“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就连大词人苏东坡也不能免俗,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开篇序言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真是兴尽而归,诗情大发呀。

看来在这大宋过中秋,还比现代社会热闹欢快许多,真是举国狂欢,通宵达旦,至晓方休。大宋老百姓不会因天色已晚而熄灯入眠,真是彻夜狂欢。难怪不得我刚刚隐隐听到外面传来若有如无的欢笑声,爆竹声,真是令人无限向往,想去一睹为快。

可惜黑龙帮帮规森严,标新立异,与之不同,众人小聚之后,早早歇息了,只好在此夜读作罢,我继续兴致勃勃的往下看到,原来这些大宋人过这中秋节还特别浪漫,不仅喝酒吃月饼赏月外,为迎接潮神生日而放水灯也是习俗之一。宋代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就说,“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而且这种习俗不仅仅在沿江、沿海地区有,就是在内陆地区也都存在,真是让人无限向往啊。

其实宋代人过中秋,对大多数人家来说,月饼并不是像现代社会一般,是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额很多大宋人家都不会刻意准备月饼作为当晚的佐餐之物,因为制作月饼来说,工艺并不简单早知道,在现代社会就应该多吃几块月饼才过来,要是侥幸能够回去的话,定要把各色月饼吃个遍。我心中不禁暗自想到。而比起月饼来,饮酒倒是更为普遍。村镇、街坊大都有酒肆,而且中秋时节正是新酒上市的时期。中秋之夜,富人酌酒高歌,穷人也置衣买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虽然不一定吃月饼,但是对寻常百姓家来说,喝点“玩月羹”也是一种不错之选,这是种有特色的汤粥,口感极好,可惜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还有各色时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繁华的北宋首府东京过中秋更是别具一格,让人更加向往。《东京梦华录》淋漓尽致的描述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那皎洁的月亮刚刚爬上树梢,京城大街小巷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达官贵人聚集在与皇宫遥遥相对的樊楼上,刚刚开坛的美酒随风飘来醉人的醇香,举头望月,诗意荡漾。如水的月光照着东京城的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鳞次栉比的楼台,主妇们拜过月亮之后,拿着银亮的小刀郑重地分切月饼,真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而且还有大型的华丽无比的晚会演出作为压轴戏,《宣和画谱》里描写:“中秋夜,妇女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融融月色,波光潋滟的金明池畔,一群盛装的明眸皓齿,千娇百媚的宫廷女子在冉冉月华中联袂为歌,长袖善舞,热情奔放,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美妙绝伦,如梦如幻。大宋的寻常百姓万头攒动都为一观《踏歌》,更不用说和着那悠扬动听的宫廷乐曲,该是多么好看的一幕幕画卷呀,我看着看着,心潮涌动,都想赶紧坐着飞机赶赴京城一睹为快,突然想起这里不是现代社会,不说飞机,连汽车都没有,只有在想象中过一番京城的中秋节呢,顺便期盼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去繁华的京城一游呢?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