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芬兰颂》(1 / 2)
芬兰伟大的音乐家西贝柳斯生于1865年,在芬兰的一个小镇上。
他的父亲是驻扎在那里的一个团的军医。
作为一个小男孩,西贝柳斯喜欢在钢琴上构筑音乐,而且后来就为钢琴和其它独奏乐器,写一些小作品。
当他十五岁时,他跟随那个团的管乐队教师学习小提琴课。
在夏天,他往往喜欢拿着他的小提琴成天成夜地消失在树林里――在那些奇异的北欧夏夜里的时候,太阳一直到后半夜才落下,而且天黑时绝不会比神秘的黄昏时的光线更暗。
他愿意努力在小提琴上,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美所感觉到东西――有着那些高大的“窃窃私语”的树的芬芳的树林、寂静的湖和欢快的小溪、以及银色小鸟的歌声。
他还同他的弟弟和朋友们在学校的管弦乐队里和室内乐的家庭音乐会上拉小提琴。
象许多别的音乐家一样,西贝柳斯一开始想成为一个律师,并且花了一些时间在芬兰的赫尔佛尔斯大学学习法律。
但最后,他还是决定把他整个生命献给音乐。
当他第一次离开他自己的国家到柏林去学习音乐的时候,他才二十四岁。
后来他到维也纳去,在那里,他为自己的将来赢得了一个伟大的名声。
他三年后回到芬兰的时候,已经以他的第一首伟大的音诗《EnSaga》而闻名,标题的意思是“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
西贝柳斯最伟大的民族主义音乐作品也许就是《芬兰颂》――一首用芬兰的民歌和故事以及忧伤的旋律组成的音诗。
西贝柳斯和理查・斯特劳斯曾经被叫做现代音乐的两个伟大的“S”。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于统治者的压迫和独裁政治,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自由和维护宪法权利的运动,人们为了声援被迫相继停刊的报界,组织起为新闻记者募集资金的义演活动,在义演最重要的一次晚会上,展示了以芬兰神话和历史主题组成的在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系列生活画面,这个节目称作“历史场景”。
西贝柳斯为这一“历史场景”配乐,包括一首总的序曲、每一场的前奏曲,为诗朗诵而作的柔和伴奏,以及一首最重要的总结性音诗―《芬兰颂》。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
它在向全世界诉说位于北极圈的这个小国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
只是作品问世的当初,那些俄国人占领芬兰,他们不允许这个作品公演,怕它会煽动芬兰人反抗。
当芬兰终于获得自由时,政府每年奖发给西贝柳斯一笔养老金,使他能够把自己的一生用于作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