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则哲理小故事——为你指引精彩人生(1 / 2)

加入书签

 故事1:做好自己的事儿

有一个朋友,和我讲了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笑话。有一次和他同事、领导喝酒,喝啊喝,中途,他起身到外面透透风。等透好风回来时,发现包厢门已经锁上了。

他试着想打开,却没有成功。

他就在大厅里等,他开始翻大厅里的报纸,报纸翻完了,他们没有结束。他再和大厅的一位小姐聊天,天聊完了,他们还是没有结束。

一个小时后,他想他们应该结束了。于是再去看,却发现人去房空,他们早就从另一个通道走了,看来大家都把他忘了。

朋友说:“我在单位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重要的人物,但这餐饭后,我发现自己什么也不是。”

朋友的这个故事,很残酷,但你你不得不接受。

任何场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许多时候你只是一个配角,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你只能自己欣赏自己,自己照顾自己,然后学会自娱自乐。或许,生活本来就是要我们以观众的心态去表演,以演员的心态去欣赏;或许这正好能检验一个人随时调整与适应的能力。

故事2:赚的是快乐

小镇里有一对夫妻。男的在外面开了一家公司,生意红火。他没日没夜地忙碌,很少在家。儿子去很远的地方读书,几个月才回家一次。

女人一个人在家里,终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不快乐。

男人想让她快乐起来,就对她说:“你去亲戚朋友家串串门吧,跟他们聊聊天,打打麻将。你会开心的。”女人于是去亲戚朋友邻居家里串门,聊天,打麻将。果然开心了一段时间。但话题聊完子,麻将打腻了,她又变得不开心了。

有一天,她对男人说:“我想开间花店。这里还没有人开,一定能赚钱。”男人说:“这主意不错。”花店很快开张了。女人每天去花店做生意,她变得忙碌起来了。来买花的人很多,女人干得很开心。可是过了几个月,男人算了一笔细账,发现女人根本不是经商的料子。

她经营的花店不但不赚钱,倒赔进去不少。

我问他:“你老婆的那间花店还开吗?”他说:“还开。”“是赚是赔?”他说:“赚。”“赚多少?”他神秘地一笑。经再三追问,他才悄悄告诉我:“钱是一分没赚到,赚的是快乐。”

故事3:两只鸟儿

在遥远的森林,住着两只鸟,一只住在东边,一只住在西边。

有一天,东边的鸟和西边的鸟在森林的中央相会了。两只鸟都大吃一惊,因为它们第一次遇到另一只一模一样的鸟,就像是在河边看见自己的影子。

两只鸟立刻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天清晨都迫不及待地飞到森林中间相会,一起飞翔,一起交谈,一起觅食。它们总觉得在一起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永远也不够用。这个时候,它们都知道,它们深深相爱了。

“为了证明我们深深地相爱,不如把我们的翅膀捆绑在一起,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了。”一只鸟说。

它们找来森林中最坚韧的枝条,把翅膀紧紧地捆在一起,互相起着誓言:“全天下再也没有比我们更相爱的鸟了。”这才安心地在巢中睡去。

第二天清晨,灿烂的阳光把它们唤醒,两只鸟一起唱着歌准备去觅食,当它们跳出树巢,却同时重重地摔在地上。它们挣扎着爬起来,不管多么努力,都无法让自己起飞。这时才知道:两只鸟虽有四只翅膀,绑在一起,却一只也不能飞。

故事4:生命银行

4个20岁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他们必须在50年内还清本利。

第一个青年想先玩25年,用生命的最后25年的努力工作偿还,结果他活到70岁都一事无成,死去的时仍然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个青年用前25年拼命工作,50岁时他还清了所以的欠款,但是那一天他却累倒了。不久他死了。他的骨灰盒上挂着一个小牌,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70岁时还清了债务,然后没过几天他就去世了,他的死亡通知书上写着他的名字:“执着”。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40年,60岁他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生命的最后10年,他成了一个旅游家。地球上的多数国家他都去过了。70岁时死去的时候,他面带微笑。人们至今还记得他的名字叫做:“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那家银行叫:“生命银行”。

故事5:耶稣的开导

有一个烦恼丛生的人去找耶稣,说:“为什么我总感到事事不如意呢?我做小买卖,虽然挣了点钱,但别人比我还富;我后来从政,可是却谋了个苦差事,让我到全国各地视窗民情,看起来像个钦差大臣,但也只不过是个小职员而已;我妻子很贤惠,但比起别人的妻子来说,却不够漂亮……”

耶稣问:“你做小买卖能填饱肚皮,解决温饱吗?”那人说:“能填饱肚皮,解决了温饱,还略有节余。”耶稣指着路旁的一个乞丐,笑着说:“你比他强多了!”耶稣问:“你到全国各地巡视,国王给你车马费吗?”那人答:“给,给得还不少。”:“走遍名山大川,许多人求之不得,又不用你自己破费,多美的一件差事啊!”耶稣接着说:“你的妻子虽然不太漂亮,可是她贤惠。要知道,贤惠是个宝哇!”耶稣意味深长地说:“事就看你怎么看,看开了就是天堂,看不开就是地狱呀!”

烦恼丛生的人顿悟。

故事6:一句问候

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乡间土路上散步。无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农民,对传教士这声问候,超初反映冷漠,因为在当里,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未曾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仍然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也向传教士道一声:“早安。”

好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