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电影(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两天后,王世杰总算看完了精卫推荐的电影,这些电影要么是从前经典之作,要么是未来十几年内的经典之作,时间更靠后的电影就不用看了,因为摄影的技术和设备技术都达不到要求,比如说《阿凡达》,如果用2D手法拍摄出来就未必那么好看了。
众多电影之中,其实适合“献礼”的并不多,华夏军事题材的电影必须要正面,一定要体现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特点,不可能弄得跟米国军事题材那样凸显个人的感受高于纪律,个人的思想高于政治需求,那玩意儿你弄出来能在华夏上映才算有鬼,更别说参选评奖了。
思来想去,王世杰最终决定模仿《血战钢锯岭》的主要思想弄出一部电影来。《血战钢锯岭》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男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也真是存在,事件背景为1942年“太平洋战争”,戴斯蒙德·道斯因信奉“基督新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而拒绝杀死任何一个敌人,甚至拒绝服兵役,但当时的米军不允许有逃兵存在,担心影响士气,于是他作为军医随军参加战争。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戴斯蒙德·道斯的确一个敌人都没有杀死,但他却在战场上救了七十多名士兵,他是米军历史上第一个拒服兵役,没有任何杀敌记录,却获得米军最高荣誉“荣誉勋章”的士兵。
《血战钢锯岭》这部影片大篇幅渲染了极为惨烈血腥的战斗场面,向观众实实在在的展现出一个凶残杀戮的真实场景,使人们了解到战争的残酷和非人性。尤其是其中借助主角一开始就反对服兵役入手,非常巧妙的表达了影片的主题——反战。而另一面,影片又通过刻画主角在战场上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救助受伤战友,在血与火的残酷画面之中,对观众传达出一种深刻的至善人性,刻画出主角的心灵世界,从而引发人们对人性深层次的理解,可以说是一部佳片。
当然,直接套用这个创意是不行的,因为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与内容不符合华夏的政治要求和国情。所以王世杰就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借助这个创意,来创作出一种适合华夏的反战影片。
要是看电影,王世杰还没问题,但是弄剧本、拍电影,王世杰就是小白一枚,什么也不懂。从卡塞拉尔号上回到了香江,王世杰第一时间找到了精卫,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精卫,精卫立刻连线S-PAD资料库,以32X速度把《血战钢锯岭》给看了一遍,然后调用出这部电影的剧本,浏览了一下,心中有了主意。
精卫对王世杰说道:“我们可以先设立一个背景,我觉得‘抗米援朝’战役就挺合适,然后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眼睛近视的而胆小的厨子……”
随后,精卫边说便把一个剧本的大纲给写了出来。故事发生在“抗米援朝”时期,主人公是一个从小就跟跟爷爷学习做饭的男孩儿,有一身不俗的厨艺,二十三岁就在华夏某医院食堂掌勺,这个年轻的小厨师,喜欢一个刚刚分配到单位来的护士姑娘,每次打饭的时候都会照顾这个姑娘,但因为那个年代人们都很内敛,他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情感。
这个小厨师比较胆小,做事情也是谨小慎微,有时候被人欺负也不敢言语,这可能跟他孤儿的身份有关。这时,“北朝战争”爆发,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米援朝”运动,小厨师喜欢的那个小护士毅然报名参加了“抗米援朝”,准备北上,而小厨师听说此事后,也找到医院领导要报名北上,但却被领导婉拒,因为军队里并不缺厨师。小厨师争取了两三次都没有成功,于是他直接找上了当地征兵办公室的领导,并且露了一手绝活,他当着部队领导的面,在大院后面的小林子里逛了一圈,便弄出了一锅有野菜和野菌做成的汤,打动了部队领导,给他安排进了部队的炊事班,这才随了他的心愿。
当年的“抗米援朝”发生的很快,有许多热血青年没什么战斗经验和技能,这部分人不会分配到一线,只是做一些后勤工作,小厨师也是一样,因为他的单位是某医院,他被分配到后勤部队的炊事班随跨过了鸭绿江,进入了北朝,一路上他都与小护士在一个后勤师。
故事到这里进入了转折,“上甘岭战役”爆发了。上甘岭战役原本双方都以为是一场小规模的攻防战,中方为守方,美方为攻方。谁知结果演变成了一场人肉大战,历时43天,双方伤亡40600人!
在“上甘岭战役”爆发的第三十天,驻防上甘岭的15军、12军两支部队的后勤已经被敌人的覆盖性炮火给打没了三次,这一次驻守上甘岭的首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向总指挥部要人。总指挥部的人知道现在的上甘岭就是“血肉磨盘”,就以自愿的形式让大家报名,热血的小护士当然不落人后,从后方医院冲到了指挥部报名,这个过程小厨师是劝过小护士不要去的,因为他也多少听说了上甘岭的情况,但小护士却鄙夷小厨师的胆小和懦弱,并且说宁可嫁给一个断手断脚的勇敢战士,也绝对不会嫁给一个身体健全的胆小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