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交子(2 / 2)
事实上这部分支出一开始没有那么高,按照之前政策,进行实估的话,八十万最多变成一百万或者一百二十万。</p>
但随着战事吃紧,边境粮食短缺,再加上入中法属于异地结算延期付款的赊买制度,操作极为繁杂。</p>
从交货到取款,距离远、时间长、交引批转手续多、交通费用大,与现钱交易相比,资本周转慢、交易成本高等特点,造成了支付的价格越来越高。</p>
因为宋政府的购买机构为了获得足够的入中粮草,必须多给交引、高予虚估。</p>
交引发行越多,结算机构就越无力及时兑现,势必导致交引的票面价格缩水而向实际价值回归,最终挫伤入中者的积极性。</p>
而一旦入中减少影响了军需,购买机构只能更进一步加大虚估。并且作价不合理,又导致各场务要多付茶叶。</p>
入中商人多半与边地官吏相勾结,故意高估入中货物的价值,从中渔利。</p>
这种虚估之弊又使宋政府蒙受严重损失。</p>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八十万的成本,实估最多一百万。</p>
可商人和边地审查官吏勾结,抬高货物价值,把八十万成本抬到一百五十万,大大增加了宋朝朝廷的支出成本。</p>
李谘的见钱法就是把大量国库里的现金运到边关去,你当场运货,我当场结现金,就避免了资本周转慢、交易成本高等缺点。</p>
然而对于贪官污吏以及大茶商来说,这个办法减少了他们的牟利空间,自然纷纷反对。</p>
对于三司使等高层来说,他们不一定参与到里面的贪污中去,毕竟他们的工资非常高,没必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去贪污。</p>
可见钱法需要把国库大量的现金运到边关去,短时间内会把国库掏空,让朝廷变得无钱可用。</p>
结果就是下面的茶商和贪官污吏形成一股反对势力,上面的朝廷大臣又形成了另外一股反对势力,结合在一起对李谘的改革派群起而攻,最终造成李谘被贬官,见钱法改革失败。</p>
今年眼看李元昊要叛乱的势头越来越猛,边境又要开战,战事一起,国库消耗不计其数,为了节省这部分虚估支出,赵祯又想开交引法。</p>
毕竟交引法确实不错,每年能为朝廷省一百多万贯钱,对于朝政支出来说,这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了。</p>
然而还是那个问题。</p>
再次实行见钱法,下面的大茶商和贪官污吏反对,上面管钱袋子的朝廷大臣们也反对。</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