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昂贵的缣帛(1 / 2)

加入书签

 “制盐一事,我父已发急奏,奏于陛下。”王离老半天看不懂赵泗画的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开口说道。</p>

“嗯……等陛下归咸阳,想来也差不多弄好了。”赵泗点了点头。</p>

之前只是实验,真要用到大规模生产,肯定不可能用布匹过滤,也不可能继续用木柴煮干水分出盐。</p>

这时代布匹挺贵的还是,木柴在这个时代不算贵,但也绝不便宜,现如今盐价贵就是因为产盐大头的沿海地区仍使用煮盐法而不是晒盐法。</p>

“话说……”王离往赵泗旁边挪了几下开口说道。</p>

“你还没想起来家在何处么?”</p>

和王离接触有些日子,自然也谈过籍贯这个问题,赵泗依旧用出海是遭遇风浪摔了脑袋敷衍了过去。</p>

实际上他哪里是想不起来,他穿越的时候压根没有记忆。</p>

他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也听不懂。至于名字,也是从其他孩子口中得知自己叫泗。因为想不起来姓,又不习惯没有姓,赵泗又恰好有一块刻着赵字的木牌,想来是什么护身符之类,索性自称赵泗。</p>

听起来和尼古拉斯赵四的名字一样,多少还能提示一下自己是一个穿越者。</p>

彼时赵泗人在海上,周遭又多是同龄孩子,又有金手指相助,赵泗才得以慢慢熬过困境。</p>

从最开始的连说到比划,再到最后说的一口流利的本地方言。</p>

值得一提的是,咸阳的官话并非如同现代的陕西方言一般。</p>

时代相差太久远了,赵泗初来乍到说实话和听外语也差不多。</p>

“我倒是差人打听了,咸阳周遭没有听说有名叫赵泗的童子应役。”王离开口说道。</p>

得益于秦朝出色的吏治,像是这种大型徭役,基本上各地官府是有具体到本地服役人员的姓名记录和备案的。</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