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同甘共苦(1 / 2)

加入书签

 晋军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路是当初纪晋侯文公勤王、襄王赐晋南阳八邑之地的时候开辟出来的,已经成了晋国与成周来往的主要道路。从新绛向东南进发,翻过一道并不很险峻的山岭,沿着少水(今沁河)向东南,直达孟津,可以在孟津的渡口南渡黄河。接下来如果向南的话,就能到达成周洛阳。宋国彭城在成周东方,所以晋军南渡黄河后,转向东行进,进入郑国境内,再到宋国。</p>

另一条,则是在黄河北岸一直向东,先进入卫国,之后在棘津南渡黄河,向东南进入宋国,再沿着丹水南岸一路向彭城开去。丹水留到彭城附近,又会被当地人称为获水。</p>

晋军选择了后者。无他,郑国乃敌国尔!在盟国卫国境内行军,就放心多了,还能得到粮食补给。</p>

一路上的行人、商旅纷纷避让庞大的晋军队伍,有的商人胆子较大,还试图在晋军停下来时前去叫卖,期待着能赚点小钱。</p>

这时代,大部分平民阶层的活动范围不会超过自己家周围十里。冀县的武卒大部分都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一路上东看西看,新鲜得紧。</p>

武卒的基层编制并非什伍之制,五人为伍,伍有伍长;五伍为两,长为两司马;四两为卒,长为卒长;五卒为旅,长为旅帅。如今武卒的伍长,是这两个月中表现出色的人所担任。</p>

二十五人的两司马和、一百人的卒长,这些中层军官是当初从晋周身边挑选出来加入武卒训练的甲士来担任。更高层的旅帅,一个由箕牧担任。另一个则是惯于行伍之事的莱犁。狼贲对此非常不满,但没办法,步县武卒招募的训练都刚刚展开,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这个县令。</p>

集结地台谷到彭城,有接近一千里,按照每天30里的速度,要走上一个月才能到。每天除了行军,还要搭建营地、取水造饭,最初的新鲜感逐渐被劳累所取代。幸亏武卒数量不多,晋周特地吩咐负责国君府库的女齐带足物资,箕牧又是個政务好手,武卒才没有在冬天遭遇严重的冻伤。</p>

但即便如此,脚上磨出血泡、偶感风寒之类的事情少不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