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生(给盟主王若愚加更)(2 / 2)
他用炭笔在白板上写下这几个字,然后让学生仔细辨认,全体朗诵。</p>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p>
一开始声音不是很齐,反复多遍之后,渐渐整齐。</p>
邵勋耐心地一遍遍领读,心中平静无波。</p>
他不知道这种平静的日子能持续多久,但只要他在一天,他就会对这帮孩子们负责。</p>
况且,他也有些自己的小心思。</p>
队主是一时的,学师则是一辈子的——三国时,有将士战死无后,曹操下令从战殁将士亲戚中搜罗孩童过继,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从那时候起,“学师”这个称呼就渐渐流行了起来,与“师”、“本师”、“师老”、“师傅”等称呼并列。</p>
大晋王朝得国不正,没脸提“忠义”,于是非常注重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几十年推广下来,在这方面成绩斐然——总让人觉得怪怪的。</p>
老师可比队主、幢主之类的分量重多了,这是毫无疑问的。</p>
邵勋曾经思考过,历史上西晋衣冠南渡之后,胡人为什么能在北方建立政权?</p>
他想了一大堆原因,发现最重要的一条其实是胡人有“自己人”可以用。</p>
建立政权是需要大量地方官员的,胡人酋豪有部落作为基本盘,人口基数上去后,总会出些人才,帮着酋豪粗粗打理地方,缉捕盗贼、征收钱粮、拉丁入伍等等,都可以做。</p>
诚然,部落出身的人可能水平不太够,但有部落作为基本盘,胡人酋豪就可以与汉人世家讨价还价,有了议价权,最终让渡部分利益,换取世家大族、土豪坞堡主们合作。至此,一个不太稳定的国家就初步建立起来了。</p>
如果没有部落基本盘,或者部落整体文化水平低,真找不出那么多人才来,怎么办呢?</p>
这就比较麻烦了,可能需要把全部基层让给世家大族、地方土豪。</p>
当然,这样的部落一般也建立不起政权。</p>
不是什么部落都能在混乱的北方长期立足的,门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然的话,农民起义军岂不是也能开国称制?</p>
邵勋知道在北方立足的条件远不止这些,但多培养些自己人总是没错的。</p>
他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那么就多做些事。哪怕将来部队散了,他被调往他处,总还能结下点香火情分。至不济,也让这些少年们多了一技傍身,不美吗?</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