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去查(2 / 2)
“以国家的角度看,花费价值进口的商品只要小于出口商品的价值,那就是顺差,意味着大明赚了。”</p>
听到这里,刘观忍不住皱眉。</p>
“夏尚书,你这话我不明白,进口的藩货在大明的价格如此高昂,怎么能算我大明赚了?”</p>
夏原吉也不恼,笑道:“陈尚书,这你就不懂了,这些藩货无论在我大明价格怎样,我们买过来花的不过是一点瓷器、丝绸。”</p>
“而这些部落、藩国买大明的瓷器、丝绸可都是真金白银。”</p>
“这可不是赚了。”</p>
听到这话,刘观先是一愣,在他的认知中,皇帝垄断藩货,将其高价出售给百姓,是与民争利。</p>
现在听到夏原吉的话。</p>
刘观忽然意识到,正是因为皇帝垄断了藩货,导致外国想要和大明贸易,就只能付出真金白银。</p>
“这也不对啊!”</p>
刘观依然不解:“这些国家确实朝贡了藩货,但是大明的回礼价值更高。”</p>
夏原吉闻言,摇头道:“这是经济上的学问,大明其实产能严重过剩,瓷器、丝绸、茶叶每年的产出对于大明来说是过剩的。”</p>
“百姓又不需要精美的瓷器,也不需要那么多茶叶。”</p>
“食不过三餐,睡不过三尺。”</p>
“大明的这些货物对于百姓来说,不是必须的,有的话很好,没有的话也无所谓。”</p>
“反而是将其回礼给外国,可以消化不少过剩的产能。”</p>
刘观稍作思考,而后点头:“夏尚书所言确实。”</p>
朱棣闻言,依然笑着,语气却有些冰冷。</p>
“如夏尚书所言,那岂不是说,只要大明与外国进行贸易,金银就会不可避免的流入大明。”</p>
夏原吉:“是这样没错,不过陛下不必担心,海外小国,没有那么多金银。”</p>
这笃定的语气,让朱棣气笑了。</p>
他猛地起身,一只手放在腰带上,气势惊人。</p>
“没有那么多金银?!朕问你,咱们大明为何缺金少银?”朱棣又摆了摆手:“不,朕应该问,大明真的缺少金银吗?”</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