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明争暗斗(1 / 2)
其实双方的平辽之策或许有些不足,但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真正有问题的是这些士大夫们的朝堂争斗。</p>
相比于不择手段的东林党,阉党掌权之后,虽然也试过将东江镇掌握在手中,但自始至终都没有采用过激烈的手段。</p>
相反,在天启皇帝的最后几年中,全力支持登莱防线。</p>
这从毛文龙和这个时期几位登莱巡抚的相处融洽,就可以看得出来。</p>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魏忠贤不死,大明反而有救”的主要原因。</p>
其实并不是谁的能力强,而是只要谁能让辽东不出现内耗,谁就可以平辽。</p>
然而悲哀的是,崇祯即位后,东林党掌权,对东江镇完全就是另一种态度。</p>
所以毛文龙在历史上的恶评,大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p>
什么拥兵自重,劫掠登州之类的说法不断的被送到了京城。</p>
刚刚继位的小皇帝还是懵懂状态,凭着对东林党的好感,也就被洗了脑。</p>
从本质上说,所有人自始至终针对的都不是毛文龙这个人,而是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东江镇,是袁可立亲自“蒸”出来的这个“肉包子”。</p>
而在弄死毛文龙这件事上,其实还有一个关键人物。</p>
此人名叫刘兴祚,是辽东开原人,万历三十三年流落建州女真,之后得到鞑子的赏识,并娶了代善之子的乳母。</p>
天启二年因不满鞑子压迫汉人,自己也经常被代善随意夺走财物,于是萌生反叛之心,就开始寻找机会派人向明朝传递归顺之意。</p>
当时时任辽东督师的孙承宗得到消息,派人联系未果。</p>
天启三年,刘兴祚再次找到机会联系上登莱巡抚袁可立。</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