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气节什么的早就拿去喂狗了(2 / 2)
杨彪之父杨赐乃是黄琬的举主,所以黄琬向来是跟着杨家共进退,尽管此时风向不对,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跟进杨彪。</p>
董卓冷冷地瞅着跟自己唱反调的二人。</p>
“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p>
百姓草芥也,岂惧小民哉!”</p>
杨彪还要再说,董卓已然没有了耐心,将大拇指顶在佩剑的剑箍之上,缓缓推出剑身的一截,手指松开,剑身随即滑落回剑鞘,再次推出,反反复复。</p>
大殿再次陷入死寂,只能听到“刺啦——刺啦”的宝剑出鞘回鞘的催命之声,这就是赤裸裸的生死威胁。</p>
这时,担任太仆兼尚书令的王允起身,先是向董卓深躬一礼,然后面向杨彪、黄琬道。</p>
“二位上官所言,下官难以苟同。</p>
试问,难道是相国想迁都吗?</p>
如今崤山以东兵起,岂能一两天平叛,难道让天子置于反贼兵锋之下?</p>
昔日大秦、高祖皇帝不都是在关中平定的天下吗?</p>
为何如今不行?”</p>
连续四个问句,让杨彪、黄琬愣了下神,好似有道理,却句句都是狗屁。</p>
但这番话落在董卓耳中却颇为受用,伏在佩剑上的手这才松开,剑刃彻底滑入剑鞘,刚才的杀气也随之收敛。</p>
董卓抚掌大笑道:“王太仆,所言甚是。”</p>
有了王允带头,蔡邕等一众官员,也纷纷附议同意迁都,有人将董卓比作昔日周公旦,长安雒阳两地奔波,实乃大汉股肱之臣,更有甚者竟然指责杨彪、黄琬居心叵测,阻挠迁都乃是要与关东叛军里应外合。</p>
那些不想迁都的大臣,却都跪坐那里把头垂得低低的,眼观鼻,鼻关心,默不作声。</p>
朝堂之上,杨彪和黄琬竟成了少数派,站在大殿之上,孤单影只,甚是落寞。</p>
杨彪看着王允之流,双眼冒火,后槽牙咬地咯吱咯吱作响。</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