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发难(2 / 2)
至于皇帝觉得燕王朱棣像他、想要立为储君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就算没了太子,还有秦王、晋王,根本轮不上皇四子燕王。</p>
不过这样的试探只是在试探后就被直接拒绝,没有了太子,朝廷会有太孙。</p>
皇帝对太子的偏爱一览无遗,即使太子生前没能登基,死后必然也会被追封为帝。</p>
皇次孙朱允炆,如今越来越被一些人关注,尤其是在文官集团的眼里,这是最好的人选。这是不少人眼里最好不过的储君人选,自幼接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熏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儒家的很多理念非常认同。</p>
甚至这也是不少文官眼里比先太子朱标更好的储君,因为他们知道先太子朱标只是表面看似是儒家的仁君,他只是表面的宽厚、温文尔雅。</p>
詹徽也要开始发力了,他此刻已经有了一些紧迫感,他比一些人知道的事情多了一些。</p>
作为吏部尚书,詹徽在朝堂上地位巩固。他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父亲詹同曾经在元朝时为郴州学正,也曾经是陈友谅的翰林学士。投降老朱后,詹同一路升官至吏部尚书。</p>
父子二人皆为吏部尚书,这也算是难得的佳话了。</p>
朝着黄子澄微微点头,得到了回应的詹徽心里更加踏实了。</p>
黄湜、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的探花,学识渊博,和皇次孙殿下又有半师之谊。言语中极力称赞皇次孙,他显然不会希望朱允熥这个皇三孙被立为太孙。</p>
上朝后一切事务在有序的展开奏对,朝堂的秩序井然有序。因为早朝也有规矩,先见外国使臣、离京赴京官员,再汇报边关军事,再是日常政事。</p>
忽然间黄子澄出班跪下,说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p>
老朱按照常规路数说道,“准奏。”</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