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财计艰难,如何开源?(2 / 2)
所谓开纳事例,就是通过发卖生员、武官名额得到钱。</p>
这是朝臣讳莫如深的话题,但又实际存在。</p>
朝廷每年从这个方面的进项大约是四十万两左右,而通过纳捐获得生员、武官身份的人,无非为了享受特权、优免赋役罢了,所以才说是饮鸩止渴。</p>
僧道度牒也是一样。</p>
洪武年间,是三年发放一次度牒,每次不过三五百张。</p>
永乐年间,五年一次,但每次可多达万人。</p>
到现在,其实已经不定时了,甚至一年两次。</p>
度牒一张十二两银子,但僧道可以豁免赋役,这度牒十分珍贵,有时甚至要准备百两银子才真正拿到一张度牒。</p>
这一项,如今每年可获得二十万两收入。</p>
一年发出一两万张度牒,大明哪里有这么多真正的僧道?</p>
可没办法,哪怕是张居正,也需要通过开纳和发卖度牒来获得财力支撑。</p>
朱常洛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只有田乐不意外。</p>
毕竟“官绅一体纳粮”这几个字,他见过。</p>
赋役优免的规模已经太大了,不光是正规科举渠道产生的生员、举子、在朝文武百官、致仕官员、勋戚权贵,还有纳捐人群、僧道……</p>
真查下去,有问题的不会太多,有问题的部分规模也不会太大。</p>
分散开来拥有土地的田主,也许便有一个纳捐的生员身份;投献的隐户,说不准家里就会突然多出一张度牒。</p>
哪怕真正清查下去,你就会发现大明其实很少有名下田产过千亩的普通官绅。</p>
能过这个规模的,大多是宗室、勋戚、重臣。</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