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青鸾(1 / 2)
对于闻羽这个人,叔父曾对自己讲过他父亲的事情。
宁丰一开始以为闻羽该像他父亲是个清明上进的少年,可还没等见面,闻羽不思进取、不理正务,终日在元春大街寻花问柳的消息便在中都传开了。
然而即便如此,李求真也从未贬罚过这个人的官爵。
宁丰想来,这其中的机巧全在一颗长生丹药上。
“可惜先帝轻信人言,以为有四兽的丹药就能长生,却不知那秘术须五行调和才有效,少了中方,服了残方,非但不能长生,反而会毒发送命……”
李求真说到“可惜”之时,语气却极为平淡,到后来讲到“五行”时,又回复到最开始的亢奋状态,脸上的红光更加明显。
这个细节被宁丰看在了眼里,心中不禁更加郁结。
他不想李求真变成第二个李天道,无缘无故地死在丹药之上,却发现自己此刻并没有足以劝阻他的理由。
宁丰心里清楚,上古的传说尚且不论,自始皇帝开拓六荒、一统天下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没有一个不追求长生不老。
自刘汉以来,修行现世福寿的道教逐渐取代了讲求来世果报的佛家,在皇家的地位也逐日高升。汉末的张陵父子更是以道教起事,一度成为了割据一方的霸主。
数百年来,只要是百仞之山,必有修仙道观,不计其数的道家术士取五行之物炼丹,给皇帝研制长生不老的丹药,有的因此得了富贵荣华,也有的被处以车裂重刑。
“朕当然知道服用丹药延寿之举,乃是违背天命,所以即使坚持服食也只能到九十九岁,百岁那年会有天劫,过了天劫则可以继以丹药续延寿,直到下一个天劫……而今要修的天陵便是让朕渡过这第一个天劫所用。”
李求真说话的当儿,眼神已然飘到窗外,仿佛看到千里之外的终南山上,一座恢弘的宫殿正拔地而起,居于云端之上,只见霞光笼罩四野,仙女翩然而列,天地万象只护佑他一人。
“圣上,天陵的规制已然超越了始皇的骊山大墓,如此施行下去恐怕伤了天下根本。”
宁丰虽然不相信真地有长生之术,可按照李求真的意思,这座天陵非但要修,而且只是他万年长生的第一座陵园,若是此后还要修建更多的工程,恐怕大平也要步暴秦的后尘。
宁丰知道自己这番顶撞,李求真定然不悦,可憋在心里不说,却又实在难受。
“丰哥不必担忧,我自小便跟着你学过珠算之法,自然也是懂得这往来进出要平衡的道理。天陵耗资虽然亿万,可也分为七八十年,每年消耗不过千万两上下。当然这只是挖掘地基和采集物料的预算,加上人工杂费该是会翻一番。国库虽然会吃紧些,可也不会全从其中拨付,雍凉、青徐、幽云和楚州的赋税只要提高三成,甚至不必动用国库多少存银。”
李求真对宁丰一再的顶撞仍然没有任何不悦,还班门弄斧地和宁丰算起细账来。
宁丰听罢只是点头,却没吭声。他心里自然清楚这套算法绝非李求真自己勾勒出来的,而是有人给他出了主意。
宁丰身为万里挑一的商事奇才,凡事都是按着商人的习惯去剖析因果、洞察走向。
按照李求真的这套办法,先看不从国库拨款这项,户部就少了很多压力,也就多了贪墨的机会。
在九州加税避开了汉州和江北,除了皇家直接征收税赋的江北,汉州是刘鹤群的封地。
同时,其余七州加税之后,百姓必然抗捐暴动,四位镇国公便有“好日子”过了。
如此推断,这一定是刘鹤群以强化中都皇权、削弱边地势力为诱饵,让李求真如此决断,而这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他自己。
“圣上,我这些年管着三十余个府县的大庄,下面又有六百余家店铺,无论是亏是盈,皆我一人决断。因此,我每日要看几十本账册、数千条流水。”
“如此说来,丰哥平日辛苦……”
“我想说的是圣上即便要修天陵,也要自己根据眼下的形势作出决定,不要听他人鼓噪。”
“丰哥的意思朕已知晓了。”
宁丰点了点头。他如此提醒,只是不想直接提出反对刘鹤群,让李求真猜疑自己一个商人与当朝右相有什么嫌隙。
叔父在成为国丈爷之时,再三叮嘱宁丰,不要干涉朝政。
宁丰清楚,历朝历代中外戚极是最受恩宠、权势极大的团体,同时往往下场也最为悲惨。
正如只两汉一朝,先有吕后、窦后,后有王莽立新,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求真已登基十二载,一直处于刘鹤群的压制之下,倘若有了翻身的念头,定然会找宁家帮忙。
到了那个时候,宁丰只要被迫涉身党政之中,就会违背叔父的告诫了。
“丰哥,你对这万年陵的图纸有何看法?”李求真看着宁丰阴晴不定的表情,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于是又说到了天陵。
此前,李求真已派内监把图纸送给宁丰看过,只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借着机会也想听听宁丰这个商人的意见。
“圣上,我之前看过图纸,虽然不太懂得工程营建,可也能看出那天陵气势恢宏,据山间险要之地,霸两河汇流之处,确实是有帝王气象,却不知是哪个高人绘制?”宁丰这时倒是实话实说。
“自是青鸾献给朕的。”李求真听到此番评价,自是一番得意。
“圣上说的这些,难不成是当年从祥凤郡主那里得来的?”
“正是!”
宁丰到这心头不禁一凛,他的头脑极其清明,一时间原本混沌不堪的信息里逐渐汇集出一条时断时续的线索,可以将一些看似独立的偶然事件联系到一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