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边境的摩擦(2 / 2)

加入书签

“撤退”徐大虎子大吼着,队伍快的调转马头,人在马背上面回头朝秦军夜不收射击,子弹乱飞但是秦军丝毫不怕,零星的伤亡不会让他们胆怯距离很快拉近,很快就要到一百五六十米了,达到这个距离上,夜不收的弩箭就会成为生命的收割机,论威力,一发弩箭比一发盒子炮子弹还要大,三角形的箭头上面有倒刺和铁锈,受伤的人很容易感染死亡</p>

“哈哈,灭了这帮仗着有好武器的杂碎们”马大彪子大吼着,带领着士兵拼命的打马前进前面徐大虎子阴险的一笑,士兵们纷纷拿出甜瓜丢了一地,甜瓜并没有立刻爆炸两军相距不过是百多米的距离,如此近的距离秦军的那些战马不过是七八秒钟的事情,如果夜不收想要紧急停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马大彪子只知道对面越军有厉害的枪,那里见过甜瓜呢,秦军统治者为了不让士兵害怕,总是越军的那些武器不过是些样子货,要想打仗还是属秦军钢刀见红最勇猛,甜瓜拉开玄可以做手雷用,丢地上可以做地雷用,散乱的丝线只要战马踩种一条就会爆开</p>

六七十名经历枪林弹雨都没有损伤的大秦骑兵,自己冲上了六七十个甜瓜组成的地雷阵,轰轰,轰轰巨响,浓烟四起,飞舞的弹片,飞溅的钢珠子,撕碎了骑兵的铠甲,钻进了战马的身体,一匹接着一匹战马倒下不得不马大彪子是个非常不错的指挥官看到中计大喊:“冲也是死,退也是死,大秦男儿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有卵蛋的冲啊”</p>

可怜夜不收强悍的队伍,冲过地雷阵不过二十余骑兵</p>

“兄弟们,杀啊”马大彪子双眼通红,不过迎接他们的是上百条黑洞洞的枪口</p>

“放下武器,放下武器”大越游骑兵的吼叫如同炸雷一样几个想射弩箭的人被打成了蜂窝,马大彪子无奈的叫道:“大家放下武器,别做无谓的牺牲了”</p>

徐大虎子笑道:“我们优待俘虏,一个个的放下武器”</p>

在枪口的威胁下二十几名秦军放下武器,让大越游骑兵一个个给戴上了手铐边地虽然危险,但是游骑兵有先进的通讯系统,很快又叫来了两百人的支援,轻轻松松的打扫完战场优哉游哉的离去二十年后马大彪子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发现了树林里的游骑兵,但是同样,游骑兵也现了我们我想把敌人吸引过来展开白刃战,这是我们唯一取胜的把握,要知道游骑兵可是一个移动的武器库,按照他们的,是每人六十发马枪子弹,六十发盒子弹,五颗威力巨大的甜瓜,另外还有一把马刀,一把锋利的匕首</p>

原本以为当了战俘不是被杀掉就是被卖到或者送到矿上当矿工,然后干活到死让人想不到的是,我们二十几个人被送到了神都附近的一座战俘改造营进去之后随身携带的任何武器都被搜走了,但是让人奇怪的是随身携带的金银玉器等一概上交,当时承诺出去的时候还会归还</p>

在战俘营里我见到了传中的电灯,灯头有萝卜那么大,白白的,白天一都不亮,但是到了晚上它能把房间照耀的白天一样明亮每人都领到了一套衣服被褥子,还有钢铁打造的饭碗伙食也不差,天天白米饭大馒头,偶尔还能吃上肉,当然那是战马的肉一有肉吃,大家就明白了,秦国的骑兵又倒霉了</p>

没有想象中皮鞭的折磨,但是他们用了另外一种折磨方式,让我们这样的大头兵认字开始的时候大家极力排斥,许多人宁愿挨打也不愿意去学习写字但是战俘营的人了,谁要是愿意可以给秦国的家人写封信带回去,但是这信不能找人代写,所以大家都拼命的学习写字</p>

当然大家还是学习的很慢,一天也只能学习十多个字没过多久就到秋收了,我们一群人在士兵的看押下去收割庄稼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长的非常好,有挖出来红红的红薯,一块就有一斤多,贫瘠的山地上都能亩产两三千斤还有一种高高的粮食,高粱一样能结出黄金的一米,他们管他叫做玉米,亩产也很高只要不闹事,看押的士兵不算严格,我们也会偶尔偷吃一些红薯和玉米,用火一烤,那味道可真香啊,离得老远就能闻到</p>

我们这些战俘大多是来自西北一带,参军打仗多半是为得能吃饱饭,可是没想到大越国居然有这么高产的粮食去猪圈养猪的战俘回来的时候告诉过我们,供养部队后勤的养殖场里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猪圈,每年能养出无数的猪</p>

差距,失落在秦国的时候当官的那些人每天告诉我们秦国才是最强大的,只有秦国才能让百姓吃上饭可是来到越国才发现秦国的饭菜实在是太差劲了,老百姓连米糠都吃,也只能是一天两顿饭菜</p>

学习了将近一年左右的时间,和我一样没有家牵挂的俘虏决定在大越安家,只是我们不愿意再过那种打打杀杀的日子,衙门把我们的安排在了桂阳郡的农村,每人分了二十亩地,三间瓦房和一头牛、种子还有各种用具除了土地,其他的东西都是要自己购买的,但是不用付款,只需要以后用粮食慢慢还上就行了</p>

我在军队养战马的时候学过兽医,闲暇的时候偶尔给附近百姓的牛马看看病,日子过的很是舒坦没过两年我积累了几十个铜币,托人介绍了一个媳妇,又开了家兽医铺子,日子居然过的红红火火的”</p>

在半年左右的时间里,越国和秦国边界地区狼烟四起,的战斗不段,越国依靠先进的武器和战术处处占尽先机,秦国铁骑渐渐失去了信心</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