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一章 围歼驻扎蒙骑兵联队(中)(1 / 2)

加入书签

 14师团,师团部内,喜多诚一得意洋洋的瞄着地图,两军防线。</p>

就像是一个小孩子,背地里将一个大孩子推到之后,躲在墙角根窃笑的欣喜。陈光的战斗指挥能力,让喜多诚一非常忌惮,但是陈光没有重炮,喜多诚一窃喜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有越过嫩江攻击陈光的能力,而陈光……没有……</p>

在战役指挥,喜多诚一完全是一个门外汉,因为他从发迹到晋升中将师团长,也不过短短的9年。</p>

谁知道,9年前他不过是关东军情报组的一个小小的课长,少佐军衔。</p>

931年,关东军喜多少佐,这个头衔就像是一个被遗忘的宪兵队长,根本就没有人重视。但9年之后,喜多诚一依靠在一步步在情报的专营,在华北,海在,南京,甚至陪都重庆,都建立了一个令人恐怖的情报组织,樱花。这才是他大的实力。</p>

他的升迁速度,要比板垣征四郎他们快的多。</p>

能够站在师团一级的指挥位置,就喜多诚一的资历也算是短时间内告一段落了,摆在他面前的,无非是两种选择。第一种,安安心心的当好师团长,带领14师团在战场树立战功,获取晋升的可能;两外一个选择有些消极,就是在短期内,不让14师团发生大的损失,尽量避免作战,等待调令的下达。</p>

和土肥原贤二一样,喜多诚一是特务头子,他在交际圈内如鱼得水,但是在军队中,只不过呆过实习期的他,压根就不知道如何指挥一个师团和配合的作战部队,在一个战区内,如何克敌制胜。</p>

在中国战区的时候,他的主要任务是分化蒋介石和周边军阀的关系。</p>

服那些被排斥的杂牌军投靠南京汪伪政府,改变成伪军,配合正面作战的日军,固守后方。</p>

中日之战之后,日军一再增兵中国战场,但实际情况是,中国战场一度拥有日军总数的60%,但还是无法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决心。这和日军在作战中,大量部队需要巩固后方是密切不可分的,送到前线的作战部队,只能是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p>

</p>

这也是在华中战场中体现出来,日军在进攻端,投入的兵力不足,华中战区11军统辖下就有7个师团,后来增加了2个师团的编制,总兵力超过25万,加海军舰队,航空兵2个飞行团,日军在华中投入的兵力,是日军在整个中国战场投入兵力的4成。但是第一次湘赣战役中,日军只能投入10万兵力,实际投入的兵力比这个数字还要少。</p>

面对薛岳的25万大军,日军11军进攻无果。</p>

这才让喜多诚一发现了其中的不足,进攻四川,华中方面军是暂时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如果分化国共两党指挥的部队呢?</p>

没想到,这个想法和时任华中方面军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不谋而合,于是就有了喜多诚一的第一次重庆之行。秘密抵达重庆的喜多诚一在私下里,约见国民政府名义的二号人物,何应钦。</p>

当然,何应钦已经没有军权可抓,被架空了权力的何将,不过是蒋介石耳边的传声筒。</p>

带着耳朵来,闭着嘴巴去。</p>

蒋介石当然也不会在这么敏感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但是第三战区顾祝同随之放弃东进计划,让日军看到一丝希望。</p>

用喜多诚一的话来说,帝国和蒋介石的合作是有可能,并一定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的。但是在这之前,帝国必须要帮助蒋介石消灭gd。抗战一时之间抗不出接过来,但是**是一定要坚持的。这不是蒋介石因为个人私欲而做出的选择,原因是,gd希望的政府和蒋介石理想中的国民政府有着很大的区别。</p>

两者手中都拥有军队,那么最后的结果还是得用武力解决。</p>

就像是日本维新之后,军中也有“长洲—宇垣—统治”派和“萨摩明治原大正—皇道昭和”争斗不止,‘二二六兵变’,被杀的不仅有名望非常高的斋藤实,还有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大将,大藏大臣高桥是清,连天皇的侍从队长都被杀。</p>

这还是日本军政体系内部的矛盾,可是国党和共党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就是水火不容的局面。</p>

要是能够利用其中的隔阂,造成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分裂!</p>

那段日子,喜多诚一就兴奋的睡不着觉,他知道对于他来说的‘大机缘’已经来临,能够抓住,还要靠蒋介石的帮忙。</p>

顾祝同的反应,顿时让他底气十足。而且他的那套理论在日军中,被大将西尾寿造认同。很快喜多诚一的好日子就到来了,不到1年时间,他就从大佐晋升为中将。</p>

在当时属于后方的满洲,喜多诚一过的非常惬意。</p>

可没想到,才短短半年时间,他的14师团竟然成了前线部队!</p>

“报告,前沿观察哨报告,陈光已经准备渡江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