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赫鲁晓夫的感慨(2 / 2)

加入书签

“南洋联邦的一些发展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接近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某些指标上甚至超过了我国,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赫鲁晓夫有些低沉地说道:“我对食品柜台比对统计数字更信任,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一般家庭主f&#249;的情绪比统计局更能反映我国经济的状况。是的,商店食品柜台告诉我们各方面都有m&#225;o病,国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p>

</p>

“即使在常常可以享受特权的莫斯科,顾客们也不能保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r&#242;u,蛋和家禽也缺货。事实上,如果你想买一只ji,也许你只好买从荷兰或其他国家进口的家禽。对于我国人民的口味来说,这些家禽太油腻了,荷兰ji更不好,有股鱼腥气。”</p>

“ru品的情况好象比牛r&#242;u、猪r&#242;u和家禽好一些,虽然我知道黄油也缺货。优质的鱼特别难n&#242;ng到,那些梭子鱼和鲈鱼都是冷冻过好多次的,不管厨师怎么搞,这东西象软木塞似的梗喉咙。蔬菜的情况也是这样,你们可以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蔬菜缺货,黄瓜和蕃茄贵得惊人,普通的莴苣质量很差,数量又少。有一个新品种的优质莴苣,看起来象卷心菜,但只供应特殊人物,在农民自由市场和食品店里永远也买不到。”</p>

“而在南洋联邦的市场里,我看到的景象让我感到羞愧,那里的蔬菜品种之多,让我吃惊感叹。小贩们把菜打扮得水灵灵得,卖力地推销,而顾客们挑挑拣拣,完全是上帝的模样。而你们将看到,南洋联邦的蔬菜水果在我国是受到顾客怎样的抢购。是的,在南洋联邦卖不出去的蔬菜水果,对我国人民来说,却是用钱买也买不到的美味。”</p>

“事实上,不让我们的消费者买到足够的、丰富的食品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就在莫斯科周围,有些蔬菜和农作物也可以长得很好。在我们的国家里,我们已经到了人们不再挨饿的阶段,已经有足够的谷物做面包,但我要重复地说:不能只靠面包。我们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候,面包应该涂上足够的黄油,汤里也应该有r&#242;u和蔬菜。”</p>

葛罗米柯刚吃完一个芒果,汁水淋漓的嘴还没擦干净便chā嘴说道:“赫鲁晓夫同志,我认为,如果照您所说,明年我们就可以解决蔬菜问题。我们有足够的土地,再找农业专家来选择合适的品种,甚至我们可以聘请南洋联邦的农业专家来指导。至于jir&#242;u和蛋,我想可以多建养ji场,一年也就能吃了。”</p>

赫鲁晓夫眨着圆眼睛,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葛罗米柯同志,这是专业问题,你不懂,我也不懂,在座的可能都不懂。我说说在南洋联邦参观养ji场的经历和感想吧,那是一个很大规模的养ji场,养的是从法国引进的ji种,足有上万只。当时,养ji场的老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尽可能详尽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我问他,养这么多ji,一定能赚不少钱吧?他摇着头回答:现在还算过得去,因为南洋联邦对进口的禽蛋征收比较高的关税,以后要是没有了这层保护,他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在美国,使ji多长一公斤r&#242;u,需要耗费三公斤的饲料。而他这里,却要耗费四公斤多的饲料。成本高了,就没有办法竞争,政fu已经派出专家帮他寻找问题,以便提高竞争力,争取进入国际市场。”</p>

“同志们,我回来之后曾询问过我们的专家,在我们的养ji场,要使ji多长一公斤r&#242;u,至少要耗费六公斤到八公斤的饲料。换句话说,美国人的效率是我们的两倍,南洋联邦的效率也比我们高出很多。如果差距如此之大,我们怎么能同美国竞争呢?所以,归根到底,不是我们种这个、养那个的问题,而是我们必须先肃清斯大林时代的官僚主义的残余。”</p>

赫鲁晓夫加强了语气,说道:“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五十年之后,我们仍然在r&#242;u、蛋、蔬菜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方面遭受着短缺之苦,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到羞愧。如果我们政fu对资源的分配更加合理,我们就能够同时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民物质上的需求和爱美的需求。”</p>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赫鲁晓夫是个改革者,他力图突破斯大林时代的僵化模式,首先在苏联落后的农业上下手进行改革,并延伸到工业。尽管赫鲁晓夫急于求成,在改革政策上犯下很多失误,但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p>

但赫鲁晓夫最大的问题是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想以个人的高位对官僚体制进行改变,当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时,官僚集团对他的仇恨,人民群众对他失误的不满,为赫鲁晓夫政治生命的终结埋下了伏笔。最终,企图以个人力量战胜苏联庞大官僚体制的赫鲁晓夫黯然离开了政治舞台。</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