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点将台大将前奏(1 / 2)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想到,行军打仗其实也是一件很枯燥无聊的事情。</p>
要算起来的话,行军打仗可以算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军事艺术——一门涵盖极广、包罗宏大的军事艺术。</p>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一样的是,所谓的行军打仗,并非就是上了战场(这个战场或许是城池,或许是山岗,也或许是平原),然后这两支军队就这么互相厮杀攻坚一番,然后确定胜利者、分战利品,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如果是这样,那还更无聊——当然至少不会全是这样的,因为有的时候,可能根本不用打,就已经分出了胜负优劣,而后就胜者获利、败者丢兵丢人丢钱,这也就是所谓的“夫妙算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也;也有的时候,战场并不只是在前方两军碰撞的地方,可以是后方,也可以是看起来完全牵连不到一起去甚至差着十万八千里的地方。</p>
而这些,都是需要取决于战争双方的条件的,一场战争,显然并不仅仅体现在双方直接交战的地方的争斗,还有大后方、各种后勤储备资源的竞争,甚至还可能不只是空间上,还有时间上一直延续到未来的互相比较。</p>
不过像是面对黄巾贼这样的敌人,后勤方面却不怎么需要去考虑,因为他们的后勤其实也都是来自于劫掠城池和平民百姓,只要能够严守住这一关,再打几场胜仗搓其锐气,朝廷军好歹有着稳固的后方以及后勤,再加上现在刘宏也算下定决心自然也不吝出一些本钱;而反观之黄巾贼虽然人数众多,但其中的绝大部分却根本不足为惧,而也正是这其中的绝大部分人,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是坐不住的,到时候免不了就会闹腾起来,这种骚乱是会蔓延并且“传染”的,一旦形成了一定规模,便是张角真有他自己吹嘘得那么神,估计也只能够是在大势面前无力回天,到那时最终失败的则必然是他们。</p>
后勤保障有多么的重要,其实是根本不需要多做说明的,因为这是早有验证的,不管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还是楚汉争雄的时候,打的不只是双方的谋士与武将,不只是双方士卒的作战果敢和军列齐整,更重要的是后军;就像是原本“历史”上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官渡之战中,若不是许攸夜逃,告知了袁绍军乌巢囤粮的机密,给了曹操偷袭粮道的机会,最后胜利的究竟会是哪一方还真不好说,也或许曹操依旧会胜利,因为他是一个很容易抓住机会的人,而袁绍与之相比就要差了不少,但即便他最后还是胜了,那也绝对是惨胜。</p>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所必重,所以后来汉高祖刘邦在分封功臣的时候,把几乎很少上战场的萧何反而列为第一功臣,并成为大汉朝的第一任的丞相,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萧何将刘邦的后方经营的可谓滴水不漏,而且从来没有让刘邦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为粮草的问题发过愁,如此才成其美名;而后来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六出祁山伐魏的时候,也总是要先保证好后方的资源,七擒孟获为的是消除后方威胁,而制作木牛流马等更是直接为了解决蜀中路难行粮草运行不便的难题,只是后来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功败垂成,最后反而将原本算得上富庶的蜀中之地“天府之国”越打越穷,本来经过了刘备夷陵之战元气大伤的蜀汉,最终在没能够缓过来,只换得一个曹魏兵临城下、蜀汉国主投降的境遇。</p>
更也因此,早在中平二年九月、十月,冀州前线一些不利地、比如说皇甫嵩死后其麾下军队似有闹腾迹象而北中郎将卢植镇压不住之类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刘宏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再组剿贼大军,而且还根据“西园比斗”确定了一支新军的领导阶层,也就是凌巴这些人,但真正组军完成,并且开始正式行军出征,却是到了几个月后的今天,也就是过了年后的中平三年元月十二,大军才出发,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因为后勤的各方面安排拖延了时间,也并不是说底下人办事不力,确实是一场战争非同小可,如今的朝廷国库并不充盈,类似于荀彧这样的能臣有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束手无策,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随着战事更显胶着,刘宏决心更加坚定,并且最终还拿出了一些“私房钱”出来,而后还有洛阳一些大户的捐助,才集结够了足够的军资以及粮饷。</p>
但现在既然后勤已经完备,那些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考虑了,只需要守好自家粮饷,不要反被贼军抢去,其实也就是分派好自己这一支军队各自的任务,所以凌巴现在想的却是,要怎么样将手下这支军队更好地利用起来。</p>
其实现在这支军队最初并不是独立成军的,其中的将士也是从各部分抽调出来的,有北军将士,也有禁军、羽林中的精锐,当然凌巴的“狼牙军”全军一万五千人,都有编制入内,但因为原先来自于不同的地方,自然而然在这一支还没有经历过一次战争考验的新军中,就各自自然而然地分成各个不同的派别结党起来。</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