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天下太平,一王二谋(1 / 2)

加入书签

 太平道,创始于汉灵帝时钜鹿人张角。</p>

《后汉书·皇甫嵩传》说:“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蓄养弟子”跪拜首过;符水呪说以疗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角派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转相诳惑,十余年间,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入州之人无不毕应。”</p>

《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说:“张角为太平道。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病或自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云不信道。”</p>

《后汉书·襄楷传》说:“初,顺帝时,琅琊宫崇旨阙,上其师于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经,乃收藏之。后张角颇有其书焉。”</p>

这些史实资料无不证明了,太平道的开始,缘起于事奉“黄老道”;它的主要经典则是《太平经》;它的发展情况,是以善道教化,符水治病为基础,十数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八州。</p>

太平道的教义即阴阳五行、符箓咒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太平。”</p>

教仪也就是传教方式是:“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p>

教团分为“大贤良师”张角同时也是“黄天”张角和“天公将军”张角以及“地公将军”张梁、“人公将军”张宝;太平道以“方”为单位组织教徒,每方设“渠帅”统领,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共建三十六方,教徒计有百万众。</p>

</p>

东汉末年,皇帝昏庸、吏治腐败,全国天灾人祸不断,饿殍千里、浮生遍地,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这个时候,巨鹿人张角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p>

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自由幸福,在此基础上,张角提出了“致太平”理想——这也是太平道的基本教义和宗教理想,几乎是理所当然的,这被走投无路的百姓流民们当成了至高无上的信仰,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追随。</p>

关于信仰的争辩,有人认为天下太平、人人康泰时,寻求精神方面的寄托,才是信仰、宗教兴盛之理,殊不知,天下大乱、百姓灾祸连连之时,更需要一个心理上的安慰,这个时候一个信仰能够带来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历史上,宗教之间爆发的大规模战争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西欧天主教与新教的斗争,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时间,仍然未能够完全做到和平相处,因此也可见宗教信仰对人的影响之巨大。</p>

而在古代社会里面,身为天子,对于宗教的掌握自然也是必要的,这也是控制人民思想的一个最好手段,不管是儒家学说的兴盛,还是三国魏晋时候的“三教整流”,都是在符合统治者利益的基础之上、在当朝统治者的默许之下发展起来的。</p>

而张角所设的太平道的宗教信仰,也在这个时候擭取了一大批的信徒教众,当然,这种方式是对统治者、当朝天子的一个严厉挑战;不过,他所面对的这个天子,却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也是汉室衰败的重要根由之一、汉灵帝刘宏。</p>

虽然凌巴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通过了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并没有感觉这个刘宏真的如“历史”上那样昏聩无道,可也不代表他就是一个明君;虽然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也会施展一些手段,但是在考虑问题方面,却还是有不周到的地方,即便是身为帝师的司马徽,很多时候也只能够眼睁睁看着他做了错的决定而不自知。</p>

凌巴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有关于太平道的消息传达圣听,还在琅琊郡的时候,也通过了刺卫营的通讯,将在那儿的情况传达了;甚至早在年前的时候,凌巴和明月公主就因为通过了那地下城的密道,通到了皇宫而无意中探听知道了徐奉二人与太平道密谋的消息,进而拔除了那两颗太平道在皇宫中的钉子。</p>

可惜这一切的一切,一直未能够引起刘宏的足够重视,也许是心里那皇帝九五至尊的高贵发作,他打从心眼里看不起太平道,认为这乌合之众翻不起大浪,最重要的是他们再怎么闹,都是在域外,对于本来就对那些地方没有太大掌控力的刘宏来说,他反倒是巴不得双方打起来,到时候朝廷出兵、同时也可以收回当地的直接统治权。</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