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奇袭襄河掏牛心(1 / 2)
第四章:奇袭襄河掏牛心</p>
同样的问题张天翔又问了一遍,这一次两个xiao鬼子都把头点得像jī啄米一样。张天翔看见两个xiao鬼子就这样被唬住了,叹口气:哎,xiao鬼子不是很有武士道精神吗?怎么这点恐吓就受不了啊,我还准备有好多hua样没有玩啊!</p>
张天翔对于成龙说:“算了,送他回家吧。”</p>
听了张天翔的话,于成龙才一刀结果了松下由夫。</p>
张天翔让人把武田进和xiao泉分开审问,现在特战队的战士都能说些日语了,有这样好的锻炼日语的机会,张天翔不想1ang费。趁审问这两个xiao鬼子的时间,张天翔问了下警戒的安排,肖云山回答说在一进镇子的时候,他就在镇子的四周放了警戒。而且还向襄河、马厂和周围派出了侦查员。张天翔为了考察带来的三个营长,这些xiao事上,他没有安排,就是要看看谁能想得周到、细致,做得更好。肖云山果然没有让他失望,在张天翔没有安排的情况下,他主动的弥补了这些漏dong。</p>
半个xiao时过去了,审问两个xiao鬼子的战士拿回了审问报告,张天翔仔细的看看,又对比了两个人jiao代的内容现,在一些大的问题上两人的回答是一致的;在一些xiao的、具体的问题上武田进回答的清楚,而xiao泉回答的模糊;这可能是因为武田进是xiao队长,而xiao泉只是一个xiao兵,不能掌握更多的情况的原因。张天翔看了两个xiao鬼子的jiao代,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是真的,这两个xiao鬼子被吓破了胆,所以都说了实话。</p>
他又把这两个xiao鬼子的口供给三个营长和于成龙看了一遍,他们也认为口供是可以相信的。肖云山提出了一个问题:武冈和襄河怎么联系的,有什么规律?</p>
这个问题是张天翔没有考虑到的。是啊,游击纵队得到襄河的情报,要做出行动计划,还要侦查地形。在准备阶段,游击纵队的大部队是不能暴1ù的,而隐蔽的最好的地方,就是这里。若武冈与襄河每天都有联系,而且有特定的联系方式,在没有nong清这些情况下,游击纵队就会暴1ù,原定的奇袭襄河就会变成强攻。这是张天翔不愿意看到的结果。</p>
张天翔对肖云山细密的思维很满意。他忙派人把这个问题向两个xiao鬼子询问,很快的答案就出来了。很简单,每天早上7点,襄河城里就会打来电话,问问情况,也就是电话里问问而已。</p>
这样一来,游击纵队就有了一个安全的隐蔽点。</p>
综合两个xiao鬼子的口供,襄河城里驻扎着日军第第第三大队。由于分出几个xiao队在周围的村子里,所以城里第三大队只有两个中队的兵力。大队长叫福冈高见,是仙台人。另外城里还驻扎着一个中队的辎重兵,有五百多人;有几个仓库,里面有警卫部队各一个班。也就是说在襄河城里,共有日军近千人。加上日军有坚固的城墙依靠,游击纵队要想消灭襄河城里的日军,还真有点麻烦。既然定下的方案是奇袭,重点还是在‘奇’上面做文章啊。</p>
如何才能把襄河城里的日军全部消灭,而且还要保证游击纵队的损失最低?张天翔把这个问题jiao给肖云山和于成龙他们讨论,自己带着王虎和刘金财去镇子里查看警戒情况去了。看到张天翔像没事人一样的走了,肖云山苦笑着摇摇头,这个年轻的司令啊,还真的就敢放手,讨论行动计划这么大的事情,他敢放手让大家自己想办法。</p>
其实,张天翔这招在后世是很流行的方法,叫什么脑力jīdang法。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所有的人都对同一个事情表自己的看法,然后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肖云山在**队伍里时间太长,习惯了讨论军事行动有上级坐阵,或者上级直接安排这种方式。</p>
张天翔自己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方案,就是先派出一部分人进城,然后接应大部队进城,消灭襄河城里的日军。进城好办,张天翔有几种方法可让游击纵队进城。麻烦的是,如何快、彻底的消灭襄河城里的日军。要知道襄河城里可是有近千名日军,游击纵队只有两千六百人,还没有什么重武器,不能形成兵力、火力上的绝对优势。只要城里有一个日军向外报警,一个xiao时内,从滁州、浦口增援的日军就会赶到襄河城外。到那时,游击纵队处在日军的内外夹击下,可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这个结果是张天翔不想要的。</p>
在镇子里外转了一圈,张天翔对肖云山布置的警戒还是相当满意的,不过,她还是调整了几个岗位,使得哨兵的视野更开阔、更隐蔽。回到鬼子xiao队长的原住处,远远的就能听到几个人在争论,而且人数也多了几个。张天翔走进去一看,多出来的是几个营的副营长;肖云山他们争论了一会儿,觉得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让人把自己的两个副营长也叫了来,其他的人看到了也叫来了自己的副营长,一起讨论。</p>
周大伟的新任副营长叫孙晓旺,也是从南京城突围的战士。他挠挠头说:“要是能把襄河城里的鬼子调出来,就好办了,我们可以打伏击,这样就不用强攻襄河城了。”</p>
刚走进屋子的张天翔听到这句话,眼前一亮:对,就把襄河城里的鬼子调出来,打他们的伏击。</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