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包马2(2 / 2)
选择波音314水上飞机做预警机就是因为它载重量大,续航时间长(大约二十个小时),但李孔荣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一台五吨重的计算机和雷达一起搬上飞机。真这样做,加上四五吨重的天线以及其他设备、人员,飞机载重肯定要过十吨。十吨也不是装不了,可电子管计算机庞大无比,飞机上气流震动频繁,由无数电子管构成的计算机能正常运作吗?
“可以试试。”李孔荣想了一会才道。“但我很担心计算机在飞机上的稳定性,因为气流的原因,飞机是非常颠簸的。除非飞机在万米高空,可这,”李孔荣想到后世的客机,想起了平流层。“这又涉及到几个问题,一是动机增压装置要能保证飞机升至一万米高空,二是各种电器之间的无线电干扰,三是一万米高空很冷,天线罩、机翼很可能结冰,计算机设备如果要保暖的话……”
所有人都看着李孔荣,就担心他会否决诺伊曼把计算机搬上飞机的提议。他答应可以试试,一群数学家脸上都泛起了笑容。
“计算机运行的时候会热,结冰最好不过了。”华罗庚第一个开口,他有些词不达意。
“计算机运行散热是大问题,冷是不怕的,就是怕热。”维纳帮腔道:“而且飞机飞的越高,越高,地面的回波就越弱,这是有好处的。现在机载无线电探测器不但分辨不出目标的度和方向,只能现在哪里有飞机,对高度的判断也存在着很大误差,两百公里以外的飞机根本测不出准头,误差有上千米。”
“高度就不要在意了,这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李孔荣心里暗自松了口气,预警机因为天线重量、风阻等原因不可能用塔状雷达,只能是圆盘雷达。圆盘雷达肯定没办法和那种天线高达十米的地面雷达比测高精度的,两百公里的测高误差当然会过一千米。
“那就只剩下信号处理了。”孟昭英终于开口。“再就是设备在天上的稳定性。”他见李孔荣一直看着湖面上的哪架314预警机,再道:“我们还是上飞机看看吧。”
“好。先上去看看。”李孔荣表示同意,一大早来普费菲克湖,就是来看预警机的。很快,孟昭英和任之恭两人带着他登上这架波音314。进去的侧门就在机翼之下,机翼上有两台硕大的螺旋桨动机,单根螺旋桨的长度过两米,只是机身很高,螺旋桨离水面还有一米多的距离。李孔荣看到侧门就知道这不是波音应海军要求而定制的那十二架314,因为那些飞机都是尾部开门的。
“这是从泛美航空公司租赁的。”孟昭英对飞机的情况较为清楚。“飞行员也是航空公司的人。我们当时去美国接飞机的时候说我们的飞机还没有造好,刚好航空公司飞机闲置,请示过林司长后,就先租用了。”
“我知道这些事。”机舱内还保留着客人的座椅甚至是床位,各处的装饰也颇为奢华,走廊上还挂着一些油画。李孔荣好奇道:“你们在飞机上装了一个天线航空公司也不反对?”
“开始是反对的,后来波音的工程师保证拆除后恢复原样,航空公司就没意见了。主要是航空公司一下子定购了十二架飞机,乘客虽说有增加,但飞机依旧存在闲置。”任之恭解释道。
他走在孟昭英前面,此时走廊似乎已经到头,一个二十多平米的房间(从墙上的布置看,这显然是个餐厅)里摆满了仪器。他走到两台半人高的储物柜式的仪器跟前道,“这就是无线电探测器了。这是射装置,”说罢又指着更小、带圆形显示器那台道:“这是接受装置。”
一屋子仪器只有两台是雷达的,其他都是测试设备,李孔荣看了看接收装置的显示器,显然,和潜艇声呐上那种只显示两点的显示器不同,这是新式的平面显示器。“已经开机了?”李孔荣这时才现雷达是开着的。
“是开着的。”孟昭英道,他指着显示屏西北的位置道:“这里不是海上,但也能看到苏黎世机场起降的飞机。”
“能看到苏黎世的飞机?”李孔荣来了兴趣,只是他什么都没看到。
“……”显示器上一片平静,孟昭英有些尴尬,他赶忙看了看表,最后松一口气道:“现在太早还没有飞机,最早一班是在八点一刻左右,还有些时候天气不好也没有。”
“没关系。”李孔荣不以为意。他看到雷达是平面显示而非潜艇上那样单线显示就满意了。“你就先介绍介绍这部探测器吧。。”
“这个,”孟昭英微微沉吟。这部试验用的雷达虽然简陋,可其中包含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他最终还是略去太多的技术内容,只道:“按照设计,对海面搜索时,它能探测到一百五十公里内、飞行在一百五十米以上的飞机;对海面则能探测到三百公里以内的大型船只。这个和海况有关,如果海况不好、杂波增多,探测距离就要缩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