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四十三章 少年天子(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夜,黑得出奇。
蜀国皇宫西北角的一处小门,开了一道缝,一个消瘦的黑影,闪了出来。只见他头戴斗笠,微躬着腰身,连跑带颠,一路急行,来到宰相赵季良的门前。
轻叩门环,很快,门开了。
轻轻嘀咕了几句,来人道:“快带我去见你家主人。”
宰相赵季良的书房,来人摘下斗笠。
赵季良走上前去,两手大手重重地握在一起。
“王大人!”来人正是枢密使王处回。
“宰相大人……皇上……他龙驭宾天了!”王处回禁不住啼哭起来。
赵季良正色道:“现在藩镇掌握重兵,专门等待形势变化,应当速立太子孟仁赞为新君,才能断绝其非分妄想,哭无益啊。”
一听这话,王处回马上收回眼泪,起身向赵季良鞠躬。
“我担心李仁罕可能不愿侍奉一位幼主,你去拜见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罕,顺便打探一下,他对皇太子有什么意见,我们再商量对策。”赵季良道。
李仁罕,字德美,开封陈留人,年轻时在宣武军为小校。长得“容貌瑰伟”,绝对是宣武军里最靓的仔。人帅嘴甜功夫好,跑腿送信,接个人送个客的面子活,就派给他了。
朱温做四镇节度使时,署李仁罕为衙内,担任朱温的警卫员。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凤翔时,朱温派李仁罕去纳贡修礼。
朱温代唐建立后梁,李仁罕为宫苑仪鸾等使,管理国家仪仗队。
后梁灭后,李仁罕效力后唐。同光三年(925)后唐灭前蜀一战,李仁罕监先锋军。魏王李继岌班师回朝时,留下李仁罕留守成都,同时留下的还有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左厢都指挥使赵廷隐、右厢都指挥使张知业(李仁罕外甥)、牙内指挥使武漳、骁锐指挥使李廷厚。孟知祥到任后,奏请朝廷授予李仁罕为马步军都指挥使。
此后,李仁罕参与了孟知祥在蜀地大大小小的战争,功勋卓著,勇冠三军,远近闻名。孟知祥称帝后,李仁罕则被任命为卫圣诸军马步军指挥使,仍领武信军节度使。与赵廷隐、张业、侯弘实分掌军权。
当时后蜀众多高级将领骄纵蛮横,剽掠百姓,肆意将百姓的良田据为己有,甚至挖坟掘墓,倒卖文物。李仁罕和张业,这对外甥和舅舅是这里面最猖狂的,李仁罕因此而豪富。他还曾想娶颇有姿色的前蜀宫嫔花蕊夫人,因为怕被孟知祥怪罪,没敢干。
◆顾命大臣
明德元年(934)七月,孟知祥病重,立孟仁赞为皇太子,代理朝政。同时授命宰相赵季良、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罕、保宁军节度使赵廷隐、枢密使王处回、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奉銮肃卫指挥副使侯弘实等六人为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太子孟仁赞,执掌朝政。
孟知祥这样安排的顾命班子,用意深远。
宰相赵季良智识宏远,为孟氏帝国霸业运筹帷幄,功勋卓著。
赵季良,字德彰,济阴(今山东曹县)人。为人至孝,因母亲早亡,他对待从母(姨母)如事生母。“幼涉书史,长于吏治,尤善骑射”,堪称文武双全。
庄宗李存勖非常器重他,官至太仆卿。明宗时,被派到蜀地公干,赵季良跟孟知祥是好朋友,从此就被孟知祥留在蜀地。
孟知祥由蜀王而称帝,赵季良也是带头劝进的。孟知祥称帝后,他被拜为宰相。他忠于孟家,是难得的辅弼之才。
枢密使王处回,“性宽厚爱士,颇有机略”,深得孟知祥的信任。
保宁节度使赵廷隐是孟知祥麾下第一猛将,率军扼守剑州时,两次击败后唐石敬瑭。在与董璋之战中,赵廷隐有勇有谋,“斩首千余级”,董璋大败。班师到成都时,孟知祥“亲劳于郊外”。孟知祥称帝后,赵廷隐任左匡圣步军都指挥使,领保宁节度使。
太原人张公铎是孟知祥的亲信旧臣,虽为武将,但“倜傥有节义,好文史之学”。弥牟镇大战,张公铎“率众大呼杀敌,所部士卒无不以一当百”,“董璋之败,实以公铎一战决胜焉”。早年就担任捧圣控鹤都指挥使,执掌皇帝亲军兵权。
侯弘实原为后唐叛将李绍琛部下,孟知祥击败李绍琛之后,收为己用。在与董璋的战争中,侯弘实“颇与有功”,而且为人“循谨而沉毅”。
六人之中,唯一可能有异志的就是李仁罕。
早在后唐长兴元年(930),后唐明宗李嗣源准备征讨两川时,李仁罕和他的外甥张业就曾企图谋害孟知祥,投降后唐。出于稳定形势的考虑,孟知祥当时隐忍不发。加上在后来的战争中,李仁罕也确实立了不少战功。孟知祥称帝后,还没来得及处理隐患,就早早地病故了。任命李仁罕为顾命大臣,也是为了稳住他。
李仁罕与赵廷隐两人因为抢功,险些刀兵相见,二人早就结下梁子。孟知祥将此二人同时安排进了辅政顾命班子,目的就是让这二位互相制衡。
第二天一早,王处回赶到李仁罕家,李仁罕身着盔甲,腰悬利刃与他相见,王处回吓了一跳,哪里还敢把孟知祥驾崩的消息告诉他。
准备了三天,枢密使王处回才和宰相赵季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高祖遗诏,让孟仁赞在柩前继位登基,然后昭告开始发丧,全蜀哀伤。
明德元年(934)七月二十九日,孟仁赞即位,改名孟昶,不改元,仍称明德年号(一直到后蜀明德五年(938)才改年号为庆政)。
十六岁的少年孟昶,仓促间就被推上万万人之上的皇帝宝座,面对着这些自己曾经的叔叔伯伯们,面对着虎目圆睁扎里扎煞的金刚武将们,他的小心脏一直在不停地打着鼓。
◆惩奸除恶
孟知祥的结发妻子是李克让之女琼华长公主(后唐时改封福庆长公主),李克让是晋王李克用的二弟,作为李克用的侄女婿,马步军都虞候,孟知祥在晋国可谓举足轻重。
李克用的长子李存勖为了拉拢孟知祥,就把自己的一个嫔妃李氏,赐给了孟知祥。
后唐天佑十六年(919)十一月十四日,李氏在太原生下一名男婴,这孩子就是孟昶,人称孟府郎君。
孟昶年少,国事完全由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等四名辅政大臣定夺。
赵季良是宰相,王处回是枢密使,典掌机要;李仁罕和赵廷隐都是手握重兵的前朝宿将,手握重兵。
除了宰相赵季良和王处回谨守职分,尽心辅佐,其余二人根本不把孟昶放在眼里,在朝中专横跋扈,各行其是,气焰相当地嚣张。
不作死就不会死,或者没那么快就死。李仁罕自恃为功臣宿将,小皇帝才刚刚继位没几天,他就上表要求孟昶任命自己判六军诸卫事。孟昶招来赵季良和王处回商议,还没决定好,这边,李仁罕就已经派人到枢密院与学士院,催促早点起草任命的诏书。
孟昶不得已,得罪不起这位大神,只得答应任命李仁罕以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判六军事,成为禁军最高统帅。
同时为了制衡李仁罕,赵季良和王处回又建议孟昶,任命保宁节度使赵廷隐兼侍中、为六军副使。
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们似乎都信奉:“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
李仁罕经历了大唐、后梁、后唐、后蜀,四个朝代,看惯了这些开国皇帝们“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把戏。似乎,你可以,我也可以。
尤其是遇到幼主继位,这一黄金节点,孤儿寡母,最容易被人欺负。弱肉强食,内部不取,难保外面的猎手不行动。赵匡胤轻松攻取荆南、湖南,也是因为这两地都是幼主继位。
在这个山高水远的天府之国,李仁罕踌躇满志,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李仁罕的夺权举动,打破了后蜀的军事平衡局面,引起赵廷隐等人的强烈不满。
这事过后刚有一个月,明德元年(934)十月,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张公铎、丰德库使韩保贞、茶酒库使安思谦、医官使韩继勋等人纷纷上表,弹劾李仁罕有反心,暗地里招募死士,集结兵马,训练士卒。六军副使赵廷隐也劝孟昶除掉李仁罕。
事态万分紧急,孟昶一时不知所措,他急匆匆地叫来赵季良、王处回,想从他们的眼神里找到答案。
宰相赵季良建议召六军副使赵廷隐前来议事。经过数个时辰的商议谋划,在推翻了多种方案之后,二赵终于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他们告诉孟昶,皇上不要怕,我们只需如此这么这么这么办,就可确保江山无虞,社稷平安。
孟昶终于舒了一口气,当即密令赵季良与赵廷隐抓紧处理此事。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能力弱的吧,皇上看不上,能力强的吧,皇上又心里怕的睡不着觉。如果说李仁罕有错,错就错在,他已经是六十二岁的人了,不应该做这么没脑子的事,向幼主强制要官。
二赵合谋,计议已定,赵廷隐在午门暗中埋伏好刀斧手。
孟昶传旨,宣李仁罕入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