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这是一道坎儿(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赵普二次拜相,帮助赵光义整顿了朝堂,赚足了人气,夯实了皇位,坐稳了江山,可谓功莫大焉,整个大宋朝无人可与之相比。而且,赵普不贪图权位,急流勇退,太宗心生感慨,特赐诗以示恩宠。

这边,赵普前脚刚离开京城,弹劾他的奏章就上来了,这简直是在给太宗上眼药,明显的找呲。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一月,黄河冬季水量变小,老百姓终于将澶州处的决口给堵住了,水患被成功治理。群臣纷纷上折子,拍太宗皇帝的马屁,盛赞皇上圣明。

左拾遗胡旦也给太宗上了一篇《河平颂》,其中写道:“逆逊远投,女干普屏外”,大批特批卢多逊和赵普,说卢多逊是逆贼,赵普是女干臣。

明天和意外,真不知道哪个先到。

胡旦的本意是想赞美太宗有一双火眼金睛,令任何妖魔鬼怪都难以藏身。殊不知,你说赵普是女干臣,那也就是说赵普献出的“金匮之盟”有问题;赵普扳倒了魏王赵廷美和宰相卢多逊,也是有问题的;你赵光义任用赵普这样的女干臣为相,说明你有眼无珠、脑筋也有问题。胡旦本想拍皇上的马屁,没想到却是在哐哐地打太宗的脸。

有了弭德超诬陷曹彬的前车之鉴,太宗更不会对任何一位社稷老臣轻易地妄加褒贬,尤其是赵普。如果换做以前,太宗还是晋王时,他与赵普绝对是死对头,不过现在,赵光义虽然罢免了赵普,可是他对赵普已经没有半点的怨恨,反而多了几分的怜惜。

赵廷美的事情,有赵元佐闹腾已经够让太宗够烦心的了。太宗现在最忌讳别人拿赵廷美的事情说三道四,谁敢起哄架秧子,指定没什么好果子吃,胡旦不知天高地厚,恰好撞到了枪口上。

“朕的朝堂不是养疯狗的地方,这个胡旦,如此地‘妄议中央",实在是有失读书人的体统,辜负了朕擢拔他当状元的良苦用心,我看此人就是个糊涂蛋!”太宗气得把个龙书案拍得啪啪直响。

太宗立即召见宰相宋琪和李昉,道:“胡旦进献的颂文,词意悖戾,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如此之人,应当早点将其放逐朝堂!”皇上都表态了,两位宰相当然没意见了。

胡旦为人诙谐,相当的自负,他正坐着春秋大梦,幻想着皇上看过他的《颂》,能重用和提拔他,没想到等到的却是一纸调令。太宗下旨,以“诽谤大臣、妄图蛊惑皇上”的罪名,将胡旦贬为殿中丞、商州(今陕西商洛市)团练副使,而且,扣除他半年的薪水。

赵普算是又躲过一劫。

◆最自信的状元

说起胡旦考上状元,还有一段比较牛叉的逸事。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今山东惠民)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胡旦的父亲是山东某县的县太爷,山东自古多圣贤,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太平兴国元年(976),有位河南书生来胡旦老爹管辖的地方观光旅游,爱才的胡知县专门设宴款待了这位书生,并让儿子胡旦陪同。

书生很低调,也比较内敛,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的才华。作为县太爷的公子,胡旦难免恃才傲物,打心底瞧不起这位穷书生,便问道:“你都有啥特长?”

书生道:“多少会写点诗。”

胡旦就让书生即席赋诗一首,书生当场作了首诗,最后一句是“挑尽寒灯梦不成。”

胡旦哈哈大笑,不无讥讽地说道:“原来你是个瞌睡虫啊!”书生气得脸都白了。

第二年,书生进京赶考,荣登头名状元,这位河南书生,便是后来的大宋名相吕蒙正。吕蒙正正中状元后给胡旦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瞌睡汉中状元啦!”

胡旦看后哼了一声,很不屑一顾,当场回信道:“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明年我也去

考,如果考第二名,就算我输。

胡旦果然没吹牛,太平兴国三年(978),胡旦进京赶考,果然独占鳌头,考中状元,这一年,胡旦二十三岁。

吕蒙正与胡旦,联手创造了一段科举佳话。在考前就如此自信地放言,说要中头名状元的,纵观整个科举史,胡旦是头一个,因此,他也被称为史上最自信的状元。

胡旦高中状元,满面春风,衣锦还乡。

正巧,浙江富阳地方乡绅集资建了座“两圣词”,殿中供奉的是文圣人孔夫子和武圣人关公关云长。富阳的书生和武举,为上联究竟写哪一位,一直争吵不休。文人觉得上联应该写孔夫子,武举认为上联因改写关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不相让。

听说新科状元胡旦衣锦还乡,于是,大家决定让这位山东大才子,来为“两圣词”写一副对联。得到邀约,胡旦也不含糊,略加思索,当场写下这样一副抱对:“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此对一出,所有人都没意见了,纷纷竖起大拇哥,夸赞胡旦:“真才子也,不愧是头名状元!”

胡旦有着远大的志向,他曾放言:“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

当时史馆朋僚要为某公卿修传,此人系杀猪的出身,执笔的史官不知该如何粉饰一下,苦思冥想不得其要。

有人让他去请教胡状元,胡旦笑道,这有何难,何不如此写来:“某公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云云。”把杀猪的说成“宰天下之志”,也只有胡旦想得出来,闻者莫不绝倒。

胡旦起初被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今江苏南京)通判,后升迁左拾遗,入直史馆,多次上书议论时政利病。

雄居龙虎榜首,堪称学问巨人;身在凤凰池畔,不知从政有术。如果依照胡旦的才学,发展下去,仕途绝对是大有希望的。然而,他不积口德,坏事就坏在自己这张嘴上,他的这张嘴,损人而不利己。

◆毒舌才子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人都好个面子,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当着瘸子不说短话,当着光头哥别说秃子。龙有逆鳞,触之即死,你让别人没有面子,别人就会让你没有里子。

《渑水燕谈录》载:“胡秘监学冠一时,而轻躁喜况人。”恃才弄人,搞恶作剧,让人下不来台,这一点,是胡旦的癖好。

同僚江仲甫,小名叫芒儿,芒儿即牧童的意思。胡旦在西掖做秘书,在起草给江仲甫的诏令中,故意写道:“归马华山之阳,朕虽无愧,放牛桃林之野,汝实有功……。”所谓英雄莫问出处,胡旦用“放牛桃林之野”,故意拿放牛娃出身的江仲甫开涮,笑话他出身不好。

大理评事范应辰,不修边幅,形象有点邋遢,看起来像个叫花子。胡旦就画了一个大布袋,里面藏着一个乞丐,取名“袋里贫士”,送给范应辰。直接把人家给定性为要饭花子,一点面子也不留。

胡旦从知制诰被贬为襄州通判,一次在上班时间,喝酒喝得满面通红。上司谢泌跟他开玩笑道:“舍人面色如衫色”,说胡旦的脸色像他穿的绯色衣服。胡旦立即反击道:“学士心头似幞头”,胡旦这话是说,谢学士,你的心跟黑头巾一样黑。这是摆明了给上司脸上抹黑。

胡旦不但戏耍同事上司,连兄弟也坑。

扬州知州董俨跟胡旦都是太平兴国三年的同榜进士。一次,胡旦途经扬州,董俨极尽热情款待这位同年好友。不但山珍海味摆了一大桌子,董俨还让自己漂亮的侍妾出来陪酒,用的酒器和餐具都是一些名贵的金银玉器和古董。

胡旦吃饱喝足,开始打董俨的主意,道:“虽然我没你富贵,船上也有几个粗服使唤的丫头,请兄长明日登船一饮,聊表心意。”董俨非常爽快地答应

了。

胡旦又道:“我看桌子上这么多的古玩珍玉,能不能先放到船上,也让我那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婆娘看一看,让她们开开眼,长长见识?”

董俨道:“年兄不必客气,都是自家兄弟,尽管拿去看就是了。”董俨立即命人将这些名贵的酒器餐具清洗干净,装了满满一大箱子,送上船去。

胡旦见东西到手,命令连夜开船,逃离扬州,直接把董俨这个冤大头当猴耍。

一个人嘴有多贱,他的命就有多贱。胡旦为人聪明机警,心肠也不算坏,然而他不积口德,毒辣的嘴巴惹得同僚和上司纷纷切齿,人人避而远之,他的仕途可想而知,一塌糊涂。后来,胡旦被踢到了基层,落了个老年失明,一直待在襄州,最后客死他乡,到死连下葬的棺材板都买不起。

同为状元,胡旦与吕蒙正相比,才华上不分伯仲,若论起做人,差距可不止一点点,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千古奇文《寒窑赋》

大宋年间,有年除夕,河南洛阳东郊(今洛阳伊滨区佃庄镇相公庄村)的一处破窑洞外,贴了一副非常奇怪的对联。上联是:二三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众人看后,都不知其所以然,但很快就有人悟透里面的玄机,原来这是一副设计巧妙的缺字联,上下联各缺一字,对联的真正含义就隐含其中。

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横批没有“东西”。意思是说过年了,此户人家“缺衣少食,没有东西过年!”估计能看得懂的,都是过过苦日子的人。

年难过,难过年,此联一经问世,即被评为“史上最穷的对联”,写下这副对联的,正是寓居在这间破窑洞的书生,名叫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其父吕龟图,在后周时做过起居郎,起居郎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修起居注的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府秘书长,也是相当的了得。吕龟图娶了三妻四妾,在小妾们的蛊惑下,吕龟图跟结发妻子刘氏的关系搞得很僵,一气之下,就将刘氏和吕蒙正赶出家门。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刘氏被自家男人伤透了心,发誓再不嫁人,她没有回娘家,而是带着儿子流浪街头,后来找到洛阳白马寺南十里地的一间破窑洞,娘俩终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吕蒙正从小吃了不少苦头,幸运的是,刘氏靠着纺花织布,供吕蒙正读书。母子二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祭神如神在,人穷规矩在。这年春节,吕蒙正不但在窑洞外贴了“缺一少十”的春联,之前,他还一本正经地给灶王爷写过一首《祭灶诗》:“一盏清泉一炉烟,送君直上九重天。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

落难窑洞,吕蒙正依然不糊灶神爷嘴巴,他在灶神爷前面供了一碗清水,点上一炉草香,企望他能将“蒙正文章不值钱”的辛酸捎给天上的玉帝。

士农工商,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人都会为自己的一生定个位。吕蒙正的祖父吕梦奇,曾任户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副部长),其父吕龟图,曾任后周起居郎,因此,考科举走仕途这条路,是吕蒙正毕生的追求。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穷书生吕蒙正长大成人之后,有十多年的时间,靠着讨饭糊嘴,经常是十次出门九次空,受尽世间白眼。

他后来回忆自己的这段经历时写道:“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邵氏闻见录》载:“公在龙门时,一日行伊水上,见卖瓜者,意欲得之,无钱可买,其人偶遗一枚于地,公怅然取食之。”想吃个瓜都买不起,还是在地上捡了别人丢的一枚铜钱,才吃上瓜

的,可见当时吕蒙正的窘境。后来吕蒙正做了宰相,“买园洛城东南,下临伊水起亭,以‘噎瓜"为名,不忘贫贱之义也”。

不要瞧不起住破窑洞的,三箭定天山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也住过寒窑。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运气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

太宗皇帝即位,决定“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大开科举之门。天下的读书人终于迎来天大的福音,这一次开科取士的数量,比太祖朝十六年取士人数的总和还要多。

家贫好学的吕蒙正,在此次“飞龙榜”一百零九名进士当中脱颖而出,蟾宫折桂,被皇帝钦点为头名状元,这一年,吕蒙正三十三岁。

有功名就有利禄。吕蒙正被太宗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帝辞行时,太宗口谕:“民事有不便者,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同时赏赐给他二十万缗的安家费。

二十万缗到底值多少钱?如果你看《水浒传》就知道了,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劫走的生辰纲,也只有十万贯。为了这套富贵,晁盖等人甘冒杀头之罪,铤而走险。

在宋代,一缗钱就是一贯钱,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现在三百元的购买力,那么二十万缗折合到现在,大抵相当于六千万人民币,绝对是半个亿万富翁,“蒙正文章”终于值钱了。

老天爷赏饭了。苦心人,天不负!穷书生吕蒙正,一举成名天下知,一举成名也是从地狱到天堂,一家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活着了。

吕蒙正做官后,把父母接到自己身边同住,父母亲在一个屋里,分两个房间住着,吕蒙正对他们“奉养备至”。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后来,吕蒙正根据自身的这段经历,写就千古奇文《寒窑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寒窑赋》一出,立即成为天下读书人的精神支柱和励志宣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寒门学子,不畏贫寒,不惧坎坷,自甘寂寞,为着心中的理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蒙正气量

作为太宗皇帝亲授的第一位状元公,吕蒙正深得太宗的赏识和青睐。

太平兴国八年十一月,吕蒙正升任参知政事,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草根出身的状元宰相。从六品通判到副宰相,吕蒙正只用了短短的六年时间,这放在任何朝代,都称得上是火箭速度。

《涑水纪闻》记载,吕蒙正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一天走马上任,年轻的宰相,意气风发,精神抖擞,进入朝堂。突然听到朝堂的帘子内有人指责他道:“这小子也能当上参知政事啊?”

面对这盆当头冷水,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径直从门口走过去了。吕蒙正不计较,不代表其他的同行的人不计较,他们纷纷为吕蒙正鸣不平,想要追查此人是谁,吕蒙正赶紧制止,不让他们追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