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鄜国公唐家(1 / 2)
国公府。</p>
大炎王朝建立王朝近千年,敕封的国公不少,尤其是在开国期间,还有五百年前的那次九子夺嫡之后,是敕封国公最多的两次,最巅峰的时候,国公人数有十人之多。</p>
不过,这些国公被敕封之后,要么因为参与了一些不该参与的事情被株连丢失爵位,要么是家中青黄不接,儿孙无力,爵位逐代递减,最终成为普通之家,还有的则是直接被覆灭了,能够延续至今的国公家族,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三个,而鄜国公便是其中之一。</p>
鄜国公唐家出自蓟州,崛起于鄜洲,家族延续了近七百年,很多人都以为鄜国公府是建立在鄜洲城最中心的位置,其实并不是,鄜国公府位于西城区。</p>
最开始的时候,唐家还不是鄜国公的时候,其府邸建立在西城区的郊区,距离西城门就是几步路的事情,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鄜洲城西城门之外,距离鄜洲城大约三十里的地方,驻扎着一支三万人的鄜洲军,既是用来拱卫鄜洲城,又是可以直接入京的军队。</p>
鄜洲军并不是个例,以神都长安为中心,除却长安内的各大守卫军,禁军之外,像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都有各自有一支人数在五千到五万人不等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炎军精锐当中的精锐,每三到五年,就会从各大边军的精锐当中抽调,进入这四个地方军队,而掌控这四支军力的,都是对皇家无比忠诚的武将,而且还不是世袭制的。</p>
另外,这四支军队外人不可能调动,别说是兵部尚书了,就是仆射大人都不一定能够调动,这四支军队只认虎符不认人,而这些虎符的持有者,只有历代的帝王。</p>
鄜洲、蒲州、金州和梁州,距离长安最近的不是鄜洲,而是蒲州,在蒲州城和长安城之间,常年驻守着一支五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是当年跟随炎高祖从东北起兵,一路打到长安的嫡系部队当中的后代,其中不少都是李氏宗亲的后裔,当然是同姓同宗,但是没有多大血缘关系的那种,人称武卫军。</p>
武卫军的将士,除了是李氏宗亲之外,还有很多功勋之后,另外都是那种家世清白的良家子弟,大部分都是出自东北李氏的老家,是四支军队当中,忠诚度最高的军队。</p>
除了武卫军之外,在位于京城西南方位的梁州城附近,有一支人数只有八千的孤儿军,而所谓的孤儿军就是字面意思,军中武将到士卒,从上到下,基本都是孤儿。</p>
在皇权时代,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天灾人祸,导致百姓流离失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朝廷除了拨款赈灾之外,还会以工代赈,以兵代赈等方式,孤儿军的孤儿大部分都是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p>
在四支军队当中,人数最多,兵力最强的当属武卫军,但是,战力最强,最能打,最敢死的军队还是孤儿军,之后才是鄜洲城的鄜洲军和金州的红盔军。</p>
其中红盔军的人数最少,只有五千人,但是都是善于长途奔袭的军中老卒,往往都是从各大边军当中的斥候军当中挑选出来的,其战力仅次于孤儿军。</p>
鄜洲军编制人数仅次于武卫军,但却是四支军队当中垫底的存在,最初的时候,鄜洲军的编制不多,只有八千人左右,其兵源除了来自各大边之外,主要还是从中原腹地挑选的士卒,战力不俗,堪称精锐,但是跟真正的精锐比起来,还是稍逊一筹。</p>
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鄜洲军的编制逐渐增多,从之前的八千人逐渐增加到三万人,唐家在离开蓟州之后,就进入鄜洲军,一步步崛起,才在五百年前执掌鄜洲军,恰逢九子夺嫡的事件发生,上演了一幕带兵进京勤王的戏码,从而一飞冲天。</p>
但是,在唐家给封为鄜国公之后,鄜洲军起初还得到了极大的赏赐,然后在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鄜洲军被大换血,大部分的武将不是被抽调到边军当中,就是被迫解甲归田,而军中的士卒,更是多次被轮换到各大边军当中,只有武卫军的将军,在那之后,全都由李氏宗亲来担任。</p>
唐家之所以在离开蓟州之后,能够平步青云,除了其背后有越王这位大佬之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唐家先祖会做人,其先祖把府邸就建立在西城区,而西城区又是最容易出事儿的地方,常言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可唐家偏偏就这么做人了,这也是为何唐家后来被历代君王信任的缘故之一了。</p>
即便唐家在成为鄜国公,失去兵权之后,鄜国公府还是建立在原来的唐家府邸的基础上,一方面是住习惯了,不愿意轻易挪动地方,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让皇帝放心,鄜洲军在经历多次大换血之后,其主要的作用,不是拱卫长安,准备随时救驾,其更多的作用,还是负责监视鄜国公,还有鄜洲其他势力。</p>
鄜国</p>
公府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奢华,建设的如何富丽堂皇,反而很有军伍气息,门口的两个大石狮子,格外的醒目,在鄜国公府内,闲置的地方不多,而闲情雅致,用来下棋作画的地方也不多,反而在其后院当中,建立了一个很大的校武场,专门让家族弟子在其中练武。</p>
另外,在鄜洲城除了儒家建立的一座书院之外,还有一家私塾,说是私塾,其实跟书院差不多,其规模之大不亚于许一凡在东海城建立的.asxs.书院。</p>
唐家的所有弟子,从出生开始,生活都很朴素,既要习文,又要习武,习文则必须要求唐氏书院读书,然后参与科举,至于能否中榜,就看其个人能力了,若是中榜之后,那自然就是入朝为官,若是没有中榜,就需要回来接手经营一些家族产业。</p>
至于说习武,纯粹算是家风使然,尽管大多数家族弟子在习武之后,并不会进入军伍当中,可有武艺在身,出门办事还是方便的很,毕竟,有时候跟人说话,拳头硬比讲道理更有效。</p>
鄜国公府内,收藏的兵器众多,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不过只是用来收藏和平时习武之用,兵器不少,唯独没有甲胄,要知道,私藏甲胄,或者是锻造甲胄可是大罪,从某种程度上说等同谋逆,越是身处高位的人,越是不能有这些东西,而像许一凡那般,到了东海城就敢自己生产锻造兵器甲胄的做法,还是极少数存在。</p>
一来,东海城距离长安太远,即便许一凡能组建一支军队,规模也不大;二来,东海城距离镇海军的大本营不远,许一凡的所作所为其实都在这些大人物的注视之下完成的,若是没有上面的人默许,就许一凡那点操作,早就被诛杀了;三来,则是盐铁茶这三样东西是朝廷严格管控的,即便有人想要打造这些东西,没有材料也不行,而像许一凡那般,自产自销,又跟当地官员做交易,一般人想都不敢想,更何况是去做了。</p>
当然,这只是一条靠人自觉遵守的规矩,若是有人真心想要谋逆,这条规则就形同虚设,就像当年那场玄武叛乱一般,单单李建业和李建泽府邸豢养的家兵就有上万人,在其谋反的时候,其装备之精良,一度超过了当时长安的禁军和御林军。</p>
鄜国公府邸很大,规矩也很大,虽然在外人看来,所谓的鄜国公就是一个花架子,是备受人耻笑的存在,可也没人真的敢不把这位国公爷放在眼里。</p>
唐家的家风很严厉,不但对直系亲属要求严厉,对旁系也要求苛刻的很,每个人想做什么事儿,都需要家主这边点头才行,不然的话,轻则被责罚,或者是逐出家族,重则直接当场棒杀,对于这种事情,朝廷一般是不管的。</p>
因此,唐家在鄜洲城这些年,几乎没有出现过败家子,或者脑子拎不清的家伙,当然,家族那么大,存在了数百年,不可能真的一个败家玩意儿都不出,只是,这些人出现之后,往往下场都极其惨烈。</p>
其中最闻名的就是唐居中的亲叔叔唐知理,唐知理是唐家这百余年来最杰出的弟子,没有之一,文韬武略,习武修行都极其有天赋,也极其有造诣,深得唐居中爷爷的喜爱,本来是打算把其培养成下一任家主的。</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