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十一章 武将分类、许一凡出军账(1 / 2)

加入书签

 武将分为很多种,兵家曾对其多次分类。

《淮南子·兵略训》当中,将武将分为三类,上将、中将、下将。

得天道、得地利、得人心,且用兵坚定而有气势,是常胜将军,乃为上将;

不知天道、不知地利,但得人心,有气势,是胜多而败少的将领,此乃中将;

无坚定主张,性自多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动辄败北,此为下将。

兵家揭暄把将领分为五种类型:儒将、勇将、敢将、巧将、艺将。

【儒将智,勇将战,敢将胆,巧将制,艺将能。】

简而言之,就是说,儒将足智多谋,勇将能征善战,敢将胆略过人,巧将长于制造,艺将身兼数技。

《将苑·将器》篇认为“将之器,其用大小不同。”

并据此把将领分成六种类型:十夫之将,能够明察是非,发现祸端,为众人所信服,百夫之将,勤劳负责,说话谨慎周密;千夫之将,耿直而有计谋,勇敢善战;万夫之将,外貌威风凛凛,工作热心,体察、关心部属;十万人之将,招贤纳士,严肃谨慎,待人诚恳,讲究信用,宽大待人,善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天下之将,仁爱,讲信用,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识地理,以四海为家。

北宋许洞把将领分成两类八种:“其大者,一曰天将,二曰地将,三曰人将,四曰神将;其小者,一曰威将,二曰强将,三曰猛将,四曰良将”。

天将,能审时度势,判断吉凶;能运筹帷幄,进退得当;能神机妙算,灵活用兵,以迷惑敌人,战胜敌人;对于战争的胜负有先见之明,行动有度,静居有方,能安定军心。

地将,善于打仗布阵,善察地形;能灵活指挥部队,使其进退自如;善于使部队起死回生,也能使部队安然静处,“动而决胜”。

人将,廉洁、节制、无不良嗜好;讲究礼仪,忠于君主,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善于招贤纳士,果敢决断,仁义有度;对士兵宽宏大度,奖惩严明;能明辨是非,使军心稳定;能根据士兵的特点区别对待;在军事指挥上能够待机而动,将计就计,能充分利用有利形势果断进攻。

神将,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等条件,能选用优秀人才,三种将领(天将、地将、人将)的品性兼而有之。

威将,由于原文缺失,具体内容不得而知。

强将,行军打仗时能借助天时地利,能使用各类人才,能使各类官兵“闻敌而即行,心无疑虑”;能依法治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战之能胜。

猛将,指挥自如,行动变化多端,作战出敌不意,即使单枪匹马,亦能“使敌失惧而远遁。”

良将,“以威为表,以猛为里;以强居中,兼三将而有之。”

《将苑·将材》篇,根据将领的才能、品德、个性等,把将领分成九种类型,即仁将、义将、礼将、智将、信将、步将、骑将、猛将、大将。

仁将,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感化、教导士兵,以礼节规范士兵的行为,关心、体贴、爱护部下;

义将,遇事不敷衍躲避,不让私利动摇自己的决心,以战死为荣,不忍辱偷生;

礼将,地位高而不骄矜,得胜而不居功自傲,有才能但对部属谦和,性格刚强但能忍辱负重;

智将,善用计谋,变化莫测,随机应变,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战局危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

信将,行赏公正及时,处罚不分贵贱;

步将,身体强健,勇气压倒千人,善于固守阵地,擅长用剑戟撕杀;

骑将,善骑善射,进攻时做先锋,撤退时当后卫;

猛将,气概横贯全军,蔑视强敌,不屑于打小仗,面临大敌则勇气倍增;

大将,见到人才喜出望外,虚心采纳别人意见,性格宽厚而又刚毅,勇猛而又足智多谋。

当然,这些武将分类,大多都是根据其性格来划分,圣人尚且有缺陷,更何况武将了,至于许一凡属于哪一种,那估计只有后人去评说了。

甲子军账内。

许一凡枯坐在沙盘前,在其身边放满了杂七杂八的情报,那双蕴含星辰的眼眸,流露出深深的疲惫,却又格外的明亮。

军账原本就很大,再次扩建之后,就显得更大了,百余人的智囊团身处其中,却丝毫不感到拥挤,每个人身在甲子军账内,行动有序,各司其职。

他们就是整个破虏军的最强大脑,这些人单独挑选出来一个,或许只是中人之姿,甚至是下人之姿,可把他们放在一起,联合起来做事儿,他们就是上人之姿。

经历过西北战役的许一凡,他很清楚,作为一个统帅,单单依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远远不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军队只需要一个统帅,对军队有绝对的掌控力,但这并不代表,什么事情都是统帅一个人说了算。

如果真的有统帅这么做,那就不是自信,而是自负,刚愎自用,是会害死很多人的。

许一凡有能力不假,带着两世的记忆,他能做的事情远超一般人,然而,这还是不够。

许一凡此次来炎城这边,主要是为了练兵,以战养战必定出现伤亡,可许一凡是要他们强大起来,是要他们打胜仗,而不是要他们去送死。

集思广益,最大程度上减少将士的死亡,只才是一个统帅该做的事情。

现如今,破虏军有十多万将士,在这段时间,整个破虏军被压缩编制,共计十二个集团军,由十二位将军统领,每个将军都有两位副将,三个都蔚,五名校尉。

十二军团,每个军团的人数不等,大致在八千人到一万五左右,因为这些将军又被称之为万夫长。

在集团军将军之下,又有多名千夫长,千夫长之下是百夫长,百夫长之下是伍长。

万人军队,军职不多,拢共不过百人,对于之前炎军当中设立的很多虚职,甲子军账内做出决定,把所有不必要的官职,全都撤销。

除了排兵布阵,领军打仗的高中低三等将领之外,还有专门负责传递命令的传令兵,负责整理情报的斥候兵,还有专门负责武夫的将领,以及负责调集随军修士的士兵、负责记录各大集团军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士兵。

甲子军账是整个破虏军的最强大脑,而这十二位将军身边,也有一个幕僚团,人数不多,最多不会超过五人,是许一凡专门从甲子军账的外调出去的。

这些幕僚团的职责,是根据各方面情报,以及战场局势,分析、总结,然后做出方案,提供给将军,至于将军采纳与否,那就是将军的事情,他们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从许一凡来到风沙镇的半个月时间里,除了他之前制定的赏罚规矩之外,新的军规也相继出现。

军规就一条,把任务和责任细分化,具体化,身处什么位置,负责什么任务,承担什么责任,许一凡只看结果。

未来战事开始,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甲子军账那边直接根据出问题的环节,开始追究责任,在许一凡这里不存在推卸责任的事情。

整合之后的破虏军,在行动效率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每个人都感到了压力。

起初,破虏军很划分为十二个集团军,出现了十二位将军,虽然这只是暂时的,可也使得很多成为将军的人喜出望外,将军之称,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很有含金量的。

只可惜,他们才高兴没多久,任务和责任的具体化,直接让他们笑不出来了。

偷奸耍滑,浑水摸鱼,类似这样的想法,已经成为过去式了。

第一集团军是以破劫军为主编制的,他们原本的人数只有三千余人,但是,在整合之后,足足有九千人。

按理说,作为第一集团军,他们的人数不该这么少才对,但是,许一凡就只给了他们点儿兵力,可就这九千人,确实整个破虏军当中,无论是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团体作战能力,都是第一。

许一凡对第一集团军的定义就是,第一集团军是整个破虏军的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的尖刀,待到大战开始,破虏军最困难、最难打、最危险的任务和战役,全都交给他们去执行。

第二集团军是以百越军为主体编制成军的,人数不多,战力不是最强,人数只有八千人,可第二集团军的将士,都有一个特点,可以在戈壁滩和沙漠地带,单凭双脚,机动作战。

因此,第二集团军又被称之为机动部队。

剩下的十大集团军,也都是根据战场需求,一一划分下去的。

其中,第六集团军是弓箭部队,或者说,他们是远程辅助部队,这些士卒的骑射能力超过寻常士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