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姜瑞元(一更)(2 / 2)

加入书签

到了5月8日,叶举不听号令,率领其南宁兵五十余营进驻肇庆,直逼广州。其实也算不上不听号令,人家叶同志的老大是陈炯明,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说出“你这个孙大炮”之类的话语,这样的人又岂会听总统府的号令?</p>

身在韶关的孙逸仙电令广州卫戍司令第三师师长魏邦平,没有北伐大本营的命令,任何部队不许进驻广州,这道命令几同废纸。魏邦平是中立男士,他身为一个专业的墙头草,绝对是靠不住的。5月18日,叶举部喊着“清君侧”,“除宵小”的口号涌入广州,而魏邦平未作任何抵抗,人家两人本来就是一伙的,叶举又人多势众,来势汹汹。</p>

陈炯明都没能让魏邦平替他卖命,你孙逸仙何德何能,能让这颗墙头草归心?更可笑的是,20日叶举等公开联名致电孙中山,要求陈炯明官复原职,魏邦平这个大头鬼也跟着在电报中署名。看到这情况,孙逸仙就算自视再高,也知道魏邦平这玩意儿不是个东西了。</p>

面对转瞬之间广州易手的窘境,留守的**党要员汪精卫和马君武急忙前往惠州面见陈炯明,讨个说法,陈炯明当即表示:“我为了党谊和人格起见,绝对不会反对中山先生,对于部下行动亦必负完全责任。”汪马二人将陈的态度报告给了孙孙逸仙。</p>

这么多部队集聚广州周围,刹那间就弄的鸡飞狗跳,人心惶惶,这还不算,叶举部还每天跑财政部找财政部长廖仲恺闹饷,为了北伐,总统府也的确是暗中克扣了不少。手里没钱的廖仲恺不胜其扰,请孙逸仙暂时回广州,镇慑一下,否则这么闹下去,成何体统啊。胡汉民则力劝孙逸仙千万不要回去:“太危险了,如果陈炯明和你翻脸,后果不堪设想。”</p>

孙逸仙考虑再三后认为,一来从汇报中陈的态度看,陈炯明不会撕破脸皮,二来他认为在陈不翻脸的情况下,凭借他大总统的身份,可以震慑一下无法无天的叶举,如果能将事件暂时平息下去,则可保证北伐军士气不受影响,因此孙中山安排胡汉民留在韶关,自己带亲随卫队回返广州。</p>

回返广州前,5月27日孙逸仙下令:“陈炯明以陆军总长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军队悉归节制调遣”,这道命令实际是恢复陈炯明广东司令的职务,意思很清楚:我恢复你的权力了,你应该利用你的权力命令你的手下撤军。</p>

老早就憋了一肚子气的陈炯明对这一任命不置可否,只是说:“你放心吧,我已经让叶退兵了。”可问题是,现在陈炯明根本就已经控制不住下面的军队了。北伐军的做法,分明不是打脸,而是穿着鞋子往粤军脸上踩,这事搁在谁身上能忍啊?</p>

孙逸仙到广州后,本想召见叶举等高级军官,请他们顾全大局,撤回防地,结果叶举早在头一天就已离开广州去了石龙,留下一群中下级军官。孙逸仙不是直属的长官,根本就指派不动,急忙连发三封电报给在惠州的陈炯明,大发雷霆:“这些兵大头都是你的手下,你小子倒是过来好好管教一下嘛”</p>

陈炯明却很直接,回复说:“我不回去,此时回去,岂不让人误解。”</p>

孙逸仙可气坏了,以己度人,他内心的想法就是:“你丫的装什么好人,叶举就是你调来的”可他也没想过,自己让廖仲恺截了石井兵工厂的军火供给,还断了粮饷,叶举要是再不反,他的部下也会把他干掉起来造反了。</p>

说起来,叶举还算是很克制的了,对于属下的约束也还算成功。要不然,孙逸仙根本就不可能活着离开广州城。那几万北伐军和什么大本营游击部队之类的杂鱼,能够和身经百战的粤军主力对抗?即使是以后的黄埔系,也未必有这个口气。</p>

孙逸仙回到广州十几天,陈炯明、叶举避而不见,城中混乱局面有增无减,可是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6月11日,徐世昌下台,黎元洪复任总统,老国会恢复了,这样一来,使得孙中山这个大总统的合法性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北伐的唯一借口都没了,陷入了名不正言不顺的死地。</p>

正因为诸事不顺,心胸本就不宽的孙逸仙看着陈炯明就越是不顺眼,还放出狠话要让“陈家军尽为泥粉”。其实从这里就看出来了,干大事而惜身,贪小利而忘义,不懂得审时度势,透视人心,全在这个心怀野望的枭雄身上展露出来了。</p>

原本这个时候该说些好话,大家和和气气的商量一番,探讨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叶举和陈炯明原本就不是喜欢搞事的人,况且这里是广东,在自己的地盘上,他们是绝对不希望起战乱的。可全部为孙逸仙的刚愎自用给毁了,你孙大炮这样口出狂言,叶举就是想和解,他的部下也不可能答应。</p>

说野心,孙逸仙无疑是有的,但要真论本事,就未必了。从辛亥到现在,一次成功的经历有没有?孙逸仙简直是民国史上最典型的长败不胜,屡战屡败,如果不是屡败屡战的性格,加上苏俄与日本的暗助,**党早就在这种“英明”的领导下灰飞湮灭了。</p>

随后的事情,就是互相之间的炮轰了。北伐的事业,南方的建设,都在这“大炮”轰鸣之下化为泡影。</p>

真要论才干和心智,刘进洋更在意眼前的这位男子。眼光和才智,都是一时之英豪,而且也有着作为领导者的魅力所在。如果不是加入了古文会,在立场和态度上已经站着非常高的位置,说不定自己还真的会愿意追随于这样一个领袖吧。</p>

刘进洋这样想着,脸上却是淡然的微笑,时至今日,他也从钟泱身上学来了一丝从容不迫的心态。虽说是来和姜瑞元进行初步的接触,甚至是示好,但在本质上,他认为这只是一种投资。故而能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p>

但对于此时的姜瑞元来说,却并非如此。他早年曾和一帮狐朋狗友在上海的金融市场里摸爬滚打,风光过,也落魄过,见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而今正处于人生的有一次低谷,政治失意让他有些意兴阑珊。</p>

刘进洋的前来,无疑是让他重拾自信的一个开端。对方不仅带来了大笔的政治献金,还愿意为自己提供消息,出谋献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雪中送炭的举动,获得了自己极大的好感。</p>

看着眼前这个自信而从容的年轻人,姜瑞元也仿佛想起了过去那个玩世不恭的自己。虽然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在情怀上,却也很是相近。正因为如此,姜瑞元对刘进洋的这一番举动充满了感激,也为日后两人的友谊埋下了种子。。.。</p>

更多到,地址</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