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恐怖加特林(一更)剩蛋快乐(2 / 2)
反抗者,甚至会被当场扭断手脚。</p>
进入了这个规模宏大,占地广袤的巨型建筑群落,钟泱虽面不改色,心底里也是感慨不已。心绪一阵莫名的悸动,叹息着:“如果没有智能工厂,来到这个世界,怕也只能走上孙逸仙的所谓救过道路吧。”</p>
唯一的差别,也只是比对方的人品靠谱一些,其余的实在难说。</p>
但世事没有如果,钟泱可不会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去认可孙逸仙的为人和手段。</p>
当年美国驻华公使评价孙中山道:“事实上,他认为他做的任何事全是对的,而且为达成目的,不计一切牺牲。”这话倒算是一矢中的。其同乡梁启超亦有类似评论称:“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而不择手段’。”</p>
由是观之,孙大炮于列强所诺者,更近于“枉尺而直寻”的策略,尽管亚圣认为“枉尽而直寻”不可取,但以卖国论之,亦属不当。卖国未必,然证之史实,说其祸国殃民却不为过。</p>
坏人,也并非是主动去做坏事,才算得上坏人。孙逸仙就是这样的典型好心办坏事,越弄越糟糕,为目的不择手段,最终将中国的内部实力消耗一空。**党北伐成未已,日寇便倾力来犯,这就很值得玩味。</p>
无论他早知亦或不知,然错即为错,粉饰毫无意义。</p>
历史不需要谩骂,也不需要神化。古代的史官即便刚正不阿,其实也还是以人治的观念为历史人物定性。鲜有不做评论而但平直叙述者,此等习惯不好。</p>
孔圣说,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孙大炮年轻时是个欲投效于李鸿章帐下却不得其门而入的维新分子。当他要在体制内报效国家而不能时,他便要**和造反。</p>
在原本的时空里,孙逸仙犯上作乱的造反历史,即使从由其策划而终胎死腹中的第一次广州起义算起,迄于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这位**先驱于北京逝世,垂三十年整,其结果是依然是“**尚未成,同志仍需努力”。</p>
钟泱下车之后,自动化程控的金属外门缓缓而开,在他进入之后,便又徐徐而闭。唯有门外的两名陆战士兵,凝然不动,就这么耸立于此。揣在怀里的突击步枪,枪口上闪着碜人的寒芒。</p>
</p>
整个西北角,立着一栋栋巨大的工厂,相互倚在一起,勾连相接,形成了一处规模恢宏,气势巍峨的钢铁山脉。</p>
震撼人心的轰鸣声随处可闻,空气中亦鼓荡着强烈的金属气味。不单只门外有陆战士兵看守,内里也随时停放着五十名以上的陆战士兵,原地候命,以应付突发状况,即使这个可能性非常之地。</p>
三十六座高耸的塔楼围绕在四周进行警戒,安放着加特林机关炮这样的绝世凶器。这种加装了电动机的重型机枪,更像是一个小型火炮,在陆战士兵的操作之下,可以连续不断地对敌射击。</p>
这种武器的设计理念,来源于美国人。加特林机枪是最早由美国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武器,六根枪管构造出凶猛的火力,并且射速极高,载弹量高达二百发,用它作战可谓所向披靡。</p>
加特林机枪是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又译作格林,故此枪也被译作格林机枪或译盖特机枪、机炮。于1860年代设计,为手动型多管机关枪,是第一支实用化的机枪。</p>
从制造者的身份来说,加特林本来是一个医生,一生反倒致力于工程学。1861年美国内战打响,加特林在医院看到后送的死伤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战场上的死伤外,很多士兵还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p>
他认为要是能减少士兵的数量就能拯救数以千计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发明一种枪,依加特林m134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枪能顶很多支步枪,让一个士兵拥有很多士兵的战斗力。他的目标是一个士兵顶上一个连,从而减少战场上士兵的人数,以达到减少战争伤亡的目的。</p>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他终于发明了这种机枪,把战场化为炼狱的恐怖存在。</p>
此机枪的特点是由多根枪管圆形排列,依靠射手转动一个手柄,使枪管连续转动,完成连续不断的射击。19世纪末期,它是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1882年是个惊人的数字。</p>
但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它的最大弱点是射手在战场上由于激动和杀红了眼而不能控制自己,会发疯似得把手柄转动的越练越快,造成机枪卡壳或爆膛。正因为如此,在20世纪初,随着马克沁机枪的发明,加特林机枪迅速的没落。</p>
针对这这个问题,第四研究所,也即专司机械构造研究的组织部门打算利用电动机控制枪管的转速,从而解决这种机枪的弱点。经过一番实验,最终达到了原本的设计要求,释放出了这个怪物</p>
以“火神”20毫米机炮为基础的6管重型机枪,如今主要装备在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防御塔楼上。而钟泱更是想要将之安放在以后的直升机上,更可作为机械化步兵的车载武器,主要用途是杀伤集结有生目标和防空等。</p>
因为它发射的是7.62毫米步枪弹,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是普通机枪的整整10倍,正如后世好莱坞电影里所说的“在这挺机枪的扫射下,没有一种生物可以生还”。而“gun”的英文原意也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应当更为贴切。</p>
这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兵工厂和机械制造中心,为钟泱提供源源不断的陆战士兵以及“学士”和“普工”。这也说明了为何钟泱对此处如此之重视,防御如此之严密。</p>
穿过了重重大门,钟泱来到内部核心控制室,徐永生还在进行着研究工作,故而只有一个低级的内务理事在接待。</p>
“会长安好,鄙人陈小宏,是第四研究所的内务理事。”站在钟泱面前的,是一个年轻的胖子,圆圆的脸蛋,弯弯的眉毛下藏着一对小眼睛,宽和憨厚的微笑颇有让人如浴春风之感。</p>
单单一个照面,钟泱便对这人有了好感,果然人凭貌相,招人欣喜。</p>
“陈理事,徐教授还在进行着研究工作吗?”伸手尚且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对方是体系内的一员。面对这么个活宝,钟泱显然也心情不错,言语间笑意连连。</p>
“启禀会长,徐所长还在工作,需要我去通报一番吗?”面对着带头大哥,陈小宏连连拱手,但话语诚恳老练,竟不显谄媚和阿谀。这可真是难得,想不到徐永生也有运到,能找到这么一个人来担任内务理事一职。</p>
这个所谓的内务理事,乃钟泱设立,专为解决研究所内部的各种琐碎事情。学者也是人,也有各种和需求,工作之中更难免有些零散的事务要办理。为了不分散他们的研究精力,钟泱决议聘用一些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来处理日常事务。</p>
未必需要他在专业知识上的程度有多高,反而更看重此人的交际能力。地位不高,但职责却也不轻。</p>
更多到,地址</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