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三章 库房(1 / 2)
而这次离开京城,陈安晏也很快就发现了大概有三十个大内侍卫隐在暗处。</p>
而在到了浙江之后,却是有十个大内侍卫留在了浙江,剩下的那二十个大内侍卫则是继续跟着陈安晏他们来到了广西。</p>
想来,李文栋的确还有事瞒着自己,否则的话,就算是要暗中派人保护,他必定也会知会自己一声。</p>
这时候,陈安晏却是有些后怕了起来。</p>
他在到京城后不久就住进了王府,若是李文栋要对自己不利的话,恐怕自己早就已经不在人世了。</p>
这虚虚实实让陈安晏不禁有些头大。</p>
这时候,只见他想了想之后,却是再次问道:“那如今在朝中,就没有人能帮皇上吗?”</p>
李元凡听了,神情却是一黯。</p>
不过,很快他便想到了一个人,立刻说道:“过去倒是还有赵公公照看,如今赵公公不在了,恐怕也只有魏尚书了,只是……”</p>
李元凡口中得魏尚书自然是兵部尚书魏文康。</p>
只不过,显然他也听说了因为侯玉成之事,陈安晏几乎已经跟魏文康反目。</p>
再加上魏文康尽管在朝中还算有些威望,但毕竟也有些老迈了,很多事情已经不是他能改变的了。</p>
看李元凡的神情,似有怪罪之意。</p>
显然,在他看来,自己似乎不应该为了一个侯玉成而得罪了魏文康。</p>
因此,陈安晏这时候多少也有些尴尬。</p>
而他也很识趣的没有接话,而是又接着问道:“那不知王爷在朝中可有能用之人,等臣回到京城之后,也能互相照应!”</p>
李元凡听了,却是犹豫了起来。</p>
看他的样子,似乎并没有完全的信任陈安晏。</p>
陈安晏见他如此,自然是立刻猜到了李元凡的心思,因此,他却是立刻说道:“既然王爷信不过臣,就当臣今日没有来过,臣就此告辞!”</p>
说完之后,陈安晏便直接起身准备离开。</p>
其实,李元凡也知道,陈安晏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p>
但是他在想了想之后,还是立刻说道:“陈大人且慢,并非本王信不过陈大人,只是此事事关重大……”</p>
在稍稍犹豫之后,李元凡又接着说道:“陈大人在回到京城之后,若是有事要找本王商议,可去找鸿胪寺卿孙大人!”</p>
陈安晏听了,却是有些意外。</p>
在陈安晏去了京城之后,倒是跟这位孙大人打过几次交道。</p>
在陈安晏看来,这位孙大人当初在面对那些外邦使臣的时候颇为怯弱,实在是有失大梁国威。</p>
陈安晏也很好奇他为何能坐上鸿胪寺卿的位置。</p>
尽管在最近这些年里,鸿庐寺在朝中的地位一直都不高,但毕竟也算是朝廷的颜面。</p>
如今看来,这似乎正是这位孙大人故意为之,如此一来,他在朝中才能不露锋芒而不被其他人注意。</p>
另外,有李元凡的支持,就算是出了什么岔子,李元凡也能派人压下。</p>
而且,最重要的是,陈安晏知道,李元凡在朝中的心腹绝对不止这位孙大人。</p>
他这个鸿胪寺卿不过是个四品官,在朝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p>
因此,李元凡口中得支持李彧,显然不可能光靠这位孙大人。</p>
只不过李元凡显然还不能完全信任自己,所以这位孙大人最多也就是个传话之人而已。</p>
按照陈安晏的猜测,李元凡在朝中的心腹至少也是个二品官。</p>
而李元凡之所以将这位孙大人告诉陈安晏,想来一是因为陈安晏之前已经跟孙大人有过接触,就算再见面也不会唐突。</p>
另外,陈安晏所在的四译会同馆跟孙大人的鸿庐寺,同在礼部辖下,日后多少也能互相照应。</p>
陈安晏虽说猜到了李元凡的心思,他也没有继续追问。</p>
他也知道,尽管今日两人在这里秘会,但实际上,两人对于对方对李彧的忠心,多少还是有些保留。</p>
而两人也都十分默契的没有追问。</p>
显然,他们都知道对方需要时间来验证自己今日所说。</p>
不过,在今日的这番沟通后,两人倒是不由得亲近了一些。</p>
但是,他们也知道现在不是商议如何帮李彧执掌大权的时候。</p>
按照李元凡的说法,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陈安晏帮着李彧在宫里站稳脚跟,至少得有独自批阅奏折、处理朝政的能力。</p>
另外,还要在朝中培植亲信,而这倒是可以请宇文德荣帮忙。</p>
尽管在李元凡看来,如今的宇文德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明哲保身,但这位大学士毕竟名声在外,而且博学多才,对于李彧来说,的确算得上是一位良师。</p>
而凭着宇文德荣的名声,虽然可能做不到一呼百应,但他在大部分青年才俊的心中,还是有很高的地位。</p>
说不定他们会因为宇文德荣的关系而向李彧效忠。</p>
至于李元凡,按照他的说法,他也会设法笼络在外的官员,请他们助李彧一臂之力。</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