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密函(1 / 2)
这位孙大人名为孙乐冬。</p>
见到陈安晏前来,这位孙乐冬倒是并不觉得意外。</p>
随后,他便让其他人都退下,而他则是带着陈安晏来到了后面的一间屋子。</p>
这时候的这位鸿胪寺卿却是早就没有了平日里看起来的那般畏首畏尾,而是一幅成竹在胸的样子。</p>
其实,陈安晏这时候倒是想着自己早就应该想到,若是这位孙大人真的胆小怯弱,朝廷根本不会让他坐上鸿胪寺卿的位置。</p>
想来,这位孙大人在过去只是为了行事低调,不愿出头而已。、</p>
按照孙乐冬的说法,在陈安晏离开广西后,差不多半个月的样子,他便已经收到了秦王爷的密信。</p>
秦王爷在密信中告诉他,说是可以的话,尽力配合陈安晏。</p>
所以,在陈安晏回到京城之后,他便一直等着陈安晏来找他。</p>
只是没想到,陈安晏竟然如此沉得住气,一直等到今日才来找他。</p>
而对于陈安晏来说,自然还是最想知道在他离开京城的这段时间里,京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p>
因为在这次回到京城之后,陈安晏隐隐发觉京城好像有了什么变化。</p>
至于究竟是什么变化,陈安晏自己也说不清。</p>
其实,陈安晏对孙乐冬也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就连万通镖局都没有打听到有用的消息,所以这时候的他也只是随口一问。</p>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孙乐冬接下来所言,着实让他有些意外。</p>
虽说孙乐冬也不知道李文栋究竟为何会突然疏远陈安晏,但他却是知道李文栋暗中见过一些人。</p>
而这些不是别人,正是西夏人。</p>
按照孙乐冬的说法,其实,在皇上生辰的那段时间里,他也一直都在忙着招呼那些外邦使臣。</p>
因为这些国家若是要派使臣来大梁,为了避免误会,他们会提前送来国书。</p>
孙乐冬仔细检查过,北周、高丽以及其他小国几乎都早早地送来了国书,那就说明他们会派使臣前来。</p>
而在这其中,却是唯独缺了西夏和倭国。</p>
倭国就不必说了,过去大梁皇帝的生辰,他们也很少会派使臣前来。</p>
按照他们的说法,倭国虽说跟大梁也算是邻国,但终究并不接壤。</p>
跨海而来,终究还是有些不便,所以,他们每年都只是会在年节的时候派使臣出使大梁。</p>
不过,这不过是倭国的一面之词。</p>
虽说这的确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倭国并不愿跟大梁有更多的接触。</p>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其实倒也不能全怪他们。</p>
在这些国家出使大梁的时候,若是大梁的属国,便会将他们的贡品带来,若是像北周、西夏这样的国家,他们也会备上不少礼物,对此,大梁自然也要准备回礼。</p>
大梁作为这一带最为强大的国家,对于礼数自然十分看重。</p>
因此,一般来说,大梁所回的礼物,不论是价值还是价格,都要超出这些国家送来的礼物,少则五成,多则一倍。</p>
对于那些属国,大梁也同样如此。</p>
所以,周边那些小国,对于成为大梁的属国,并没有太大的意见。</p>
期初,大梁也是按照这两的标准,给北周、西夏、倭国、高丽这些国家准备回礼,可是在有一年年节的</p>
时候,在一次闲谈之中,倭国的使臣却是抱怨,说是大梁上一年赠送的回礼虽说十分贵重,可是在返回倭国的途中却是突遇风暴,那些回礼全都沉落海底不说,还死了不少人。</p>
而他其中的一句原话是,“大梁赐下的礼物再贵重,倭国都无福消受!”</p>
于是,那一年当时大梁的皇帝却是吩咐下去,说是既然倭国使臣这么说,那给倭国的礼物就不必那么贵重了。</p>
自那一年起,大梁给倭国准备的礼物,却是远远不及给其他国家的礼物。</p>
这却是让倭国十分憋屈,其实他们的本意是想让大梁在多赐一些礼物,好弥补他们的损失。</p>
毕竟,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遭遇,也是因为要参加大梁的年节。</p>
只不过,他们想要跟那位皇帝解释都没有机会了。</p>
因为,当时大梁的那位皇帝在那一年就驾崩了,这个规矩便也算是流传了下来。</p>
也正因为如此,大梁每次赠送的礼物,根本不及他们送来礼物的价值。</p>
要不是为了趁着这个机会安排人手潜入大梁,以及跟其他国家私下见面,倭国根本就不愿出使大梁。</p>
而相比之下,如今的西夏处于内乱之中,虽然还没有爆发争端,但所有人都知道,西夏的局势暗流涌动。</p>
在这个时候,不论是哪一方的势力,都不会为了大梁皇帝的生辰而派出使臣出使大梁。</p>
因此,没有见到西夏和倭国的国书,对于孙乐冬来说,并不觉得意外。</p>
可是,在将其他国家的使臣全都安顿好了之后,却是有人找上了自己,说是西夏的使臣求见。</p>
孙乐冬听了之后,却是大吃了一惊。</p>
因为若是没有国书,暗中潜入大梁,对于大梁来说,可视其为敌军,而不必遵照使臣的规制。</p>
若是如此的话,就算大梁派兵将他们直接杀了,他们也无话可说。</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