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研究院美国化(2 / 2)

加入书签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早把这些人的表现欲给磨灭了,习惯了一切都凭成绩说话。等到他们开始工作时,又习惯性地想以工作成绩展示实力,忘记了很多时候做得好不如说得好。

“或许吧”,kyle耸了耸肩膀,提醒道:“g,这是美国,想要本地化,就要按美国的规矩来。”

当然,分公司必须本地化,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不能本地化的跨国公司,都难逃失败的结局。然而美国式的管理也不是没问题,有能力的能脱颖而出,但也埋没了不少不善于表现的人才。

可这没有办法,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管理制度,与国内比起来,美国人这一套还更先进,起码更适用于美国。李家明倒是想在这推行在利方、汉华实行的末位淘汰和任期制,可深入了解后发现根本就行不通。

在国内,老板觉得员工不合格就可以开了他,只要按法律规定补几个月工资;有些黑心老板甚至连该给人家的工资都不给,就更不要提法律规定的补偿。可在美国,各种法律完备得令人发指,与其辞退一个员工给他丰厚的补偿,还不如找个无关要紧的岗位,让他呆到合同结束。起码闲置他几年,有可能毁了这个人才,以防被竞争者使用。

“!”怕boss不了解情况的kyle把利弊解释完,他自己也忍不住爆句粗口,以前当职业经理人的保护伞,如今就成了他和李家明的紧箍咒。

“ok,这些事我们不提了,继续推行本地化的战略不变。现在,我们商量一下,上次我跟你谈的事。一千亩土地的开发,我找人算了一下,要建成我们希望中的研究院,至少需要十亿美元以上的资金,你有什么建议?”

贷款,只有这条路,美国的贷款利率比国内低一半,而且还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只是这额度不好控制,kyle知道李家明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性格,否则当初hu危机重重时也不会放手一搏。单单向银行贷款十亿美元没问题,但那需要抵押20以上的股份,考虑到高通公司可能需要的资金,kyle作为集团的ceo兼董事,就不得不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那些银行家可不是什么好人,有机会在hh公司身上咬块肉下来,他们是绝对不会心软的。

“g,我有个建议,jerry上次套现了不少股票,现在又没到完税日,能不能说服他来投资?上次与yahoo的投资案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公司的估值是他们也认可的,而且可以把o全部绑上我们的战车。”

分出未来可能的利益,也就意味着降低公司的风险。这倒也是个办法,现在已经不是起家的时候,就得控制风险,不能再动不动就全盘押上。可那小子不好劝说啊,上次给他提出了对赌方案,他还照样拒绝。

“no,现在不是几个月前了,他号称yahoo之神,就真有那么神?g,他手里的现金需要投资渠道,又对传统商业没多大兴趣,我们只要确保手机研发的风险是可控的,他极有可能会同意。还有一点你忘了,yahoo的董事会成员很多都代表着投资机构,他们也需要投资渠道。现在股市不景气,除了实体公司外,互联网公司几乎一半以上都跌成了垃圾股,他们那样的大机构都习惯保守。”

李家明想了想,觉得kyle说得也对,杨至远的性格其实很优柔寡断,虽然有了些改变但还完全变成果敢的人,否则上次就敢押注。

“ok,你再去试试。如果他同意的话,我们可以给他同股同权的待遇,不会削减他的投票权。当然,如果他没这个意向,那就找那些投资机构谈。”

kyle会意地点头称是,杨至远有性格缺陷,他也看在眼里。引入这样的股东,不会谋求公司的控制权,比引入大机构稳妥得多,而且杨至远的声望正处于巅峰期,远比那些机构更具有社会影响力。

“还有,我妹妹要来美国玩,让betty她们也一起来吧。”

“当导游?”

就算是吧,那一帮小萝卜头,没几个白人小孩盯着,鬼知道会闹什么妖蛾子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